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易的小手札

大脑减负|根本不存在多面手

子易的小手札  · 简书  ·  · 2018-06-06 22:53
专注力 | 想要成功,先学会打破自己大脑的锁链

学什么?如何让大脑保持专注

年纪轻轻却经常丢三落四?因为小问题也会莫名焦虑?每天被堆积如山的任务搞得身心俱疲?无论你是初入职场,还是久经沙场,不弄清这些问题的成因,你可能会一直被它们纠缠。当身边的一切都在加速,你需要让自己的大脑慢下来。

通过今天的文章你将明白,这些问题是由大脑连续超负荷运转所引起的。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睡眠不足和持续的低水平压力会让你的记忆力变差、工作效率降低、时常感觉喘不过气来。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你需要训练大脑在嘈杂环境中保持专注的能力。按照文中提供的四种方法,你就能高品质地完成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你还会发现:

· 为什么看电视可以织毛衣,但不能绣花;

· 为什么老人记忆力差跟年龄无关;

· 为什么白天小睡有损长期健康。


在喧杂与躁动的时代,你需要慢下来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共同开启第 129本书:《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金句:慢即是快、少即是多,在一心多用的时代请保持专注。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大脑超载”的时代,下面这些情况可能在绝大多数人的身上一直重复发生:

拿起手机,发现微信上的未读消息已经有几十条;

打开电脑,邮箱中的未读邮件已经有上百封;

翻开日历、记事本,没完成的工作堆了几项、十几项;

开车时不断接到老板或是手下的电话,等到终于把话说完,想松一口气时,却发现差点与别的车子“亲密接触”,禁不住吓出一身冷汗……

仿佛无穷无尽的事务,令我们不得不逼自己做得快,快,再快点!干得多,多,再多点!结果不但自己身心俱疲,所处理的事物也极少能功德圆满,只能把“应对”变成“应付”。

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复杂多样的任务,然而,人最主要的资源却还是自己的身心。任务与资源如此不匹配,我们的疲惫、焦虑与无助,也就很好理解了。无奈的是,世界却不会因此就为我们改变,如何在这个被迫一心多用的时代,善用大脑,保持专注,既能高质高效,又能安然自如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就专门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在这个喧哗与躁动的时代“动如雷震、不动如山”。本书作者、美国心理咨询专家特奥﹒康普诺利给出的答案简单明了——“你只需慢下来”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原理——认知和决策的三种“脑系统”;

困难——束缚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

解决——四条“解锁秘诀”。

通过对这些知识、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您可以学会如何将重要的时间分配给重要和有价值的事项,科学提升个人和团队成员的工作效能和弹性,实现“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高品质行动管理。

三种脑系统掌管着你的认知和决策

在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自认为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的人,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同时干很多事,因此效率就比别人高。

人类关系学家克利福德·纳斯认为,可能这些人真的具有某些过人的能力。

为此,他设计了3个简单的实验,第一个实验考察“信息过滤能力”,让参与者观看一些红蓝两色的色块,要求他们只注意红色块而不要注意蓝色块,然后请测试者说出红色块的数量;第二个实验考察“短时记忆能力”,让参与者按顺序快速观看多个字母,然后出示1个字母,问他们这个字母是否在刚才出现过,是第几个出现的;第三个实验考察“任务切换能力”,让参与者注意交替出现的字母和数字,然后从出示的一对字母或数字中找出出现过的字符;为了进行比对,纳斯将参与者分为“习惯多任务”和“习惯单任务”两个组。最终,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绝大多数自认为“习惯多任务”的参与者,在所有实验中的成绩都远低于认为自己“习惯单任务”的参与者,也就是说这些人的上述各种能力,不是更强,而是更弱。

此后,其他研究者又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们要参与者一边开车,一边以特定顺序记忆一些单词,结果表明,只有2.5%的参与者的驾驶行为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而这2.5%的人,也或多或少减慢了车速或者减少了并道和转弯的次数。更具反讽效果的是,所有坚信自己能胜任一心多用的“重度多任务狂”,都坚信自己属于那2.5%,拿到结果时,才发现自己错了。

苏轼曾说过:“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荀子也曾说:“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当然,这些还只是他们为了劝勉后辈专注于学习的“鸡汤”,而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您不是应该一心一用,而是您根本做不到一心多用。其中原因,就是本书立论的基本原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和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


想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先通晓思考脑的弱点


下面我们就分别说说这三种“脑”的特点。首先是“思考脑”。它可以帮我们处理很多复杂的思维任务,包括综合、分析、归纳、演绎、计算、理解等等。思考脑最重要的特质是,我们可以想一些并不在眼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光能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然而,思考脑也有三个弱点:第一,只能一心一用;第二,慢,就算是天才诗人曹植,也得需要走七步的时间才能成诗;第三,它会耗费大量的脑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

反射脑决定你遇事的第一反应

然后是“反射脑”,简单来说,就是条件反射,也就是我们看到什么事物后的第一反应(本能反应)。当我们面对他人愚蠢的决定时,常说这人“不走脑子”,严格讲,这话并不准确。

所有思考都得由脑完成,只不过这人的决策没走“思考脑”,而走了“反射脑”。反射脑的特点和思考脑正好相反,首先是能同时处理来自不同感官的多种输入信号;其次是快,通过既有的经验、信念、印象、偏见等等实现瞬间反应,所谓“直觉”、“第一反应”,就是反射脑的作用;最后,它几乎不消耗脑能量。

可反射脑的致命弱点就是准确性太差。在人类进化史上,“反射脑”形成的时间很早,这是因为,面对洪水猛兽,我们的祖先必须做出快速反应,才能保证人类的基因延续下去。所以反射脑作为进化的遗产,一直延续至今。问题是,现代社会虽然也还有需要反射脑的情境,但相比原始社会,我们更需要的是用思考脑来工作。

然而,进化形成的脑机制的力量非常强大,当我们面临多任务,特别是急于求成时,反射脑就会越俎代庖了。比如,我们出一道简单题目:买一个球拍和一个球加起来花了十一块钱,球拍比球贵1块钱,问球的价钱是多少?要求您用1秒钟时间来回答。大约有50%到80%的人都会不加思索地回答是1块钱,实际上,只要稍加计算,就知道正确答案是5毛钱。可见,思考,急不得,一急,反射脑必然出来代劳,而反射脑就是只管快,不管对与不对。

如果你休息不好,存储脑就会罢工

最后来说“存储脑”,顾名思义,就是存储信息的脑系统,存储脑的“个性”非常鲜明,就是必须有足够的休息才能好好工作。大家都做过梦吧,古往今来,从周公到弗洛伊德,梦的意义众说纷纭。

而认知心理学认为,梦,就是存储脑对信息进行整理、归档并放入长时记忆的过程,因为信息差异性大,大脑的整理方式又有点天马行空,所以梦里就可能会出现奇异的、难以理解的幻象。有研究表明,以往认为的老年人记忆力下降,不是记忆功能的衰退,而是因为睡眠时间减少,可见,休息和睡眠是多么重要。

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资源与任务的博弈史。上面说的这三类脑机制,可说是用于思考的全部脑资源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我们面临的困难,也就是束缚现代人大脑的四条锁链: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睡眠不足和持续的低水平压力。


大脑时刻在线会降低思考脑的潜能

先来说1号锁链:“随时在线”。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的人,太多的人随时随地拿着手机,上车后也不忘戴上耳机、打开蓝牙,更不要说各种智能手环、手表之类。

回忆一下忘带手机的时刻,那种焦躁、空虚、仿佛失去生命中最宝贵东西的感觉,不输给神经症患者。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尚未极大丰富,信息已经极大丰富的时代,而信息超载带来的就是专注力的过度消耗。

思考脑无法及时处理这么多信息,只能由反射脑代劳,结果错误百出;过多的并行任务,造成了持续的压力,存储脑得不到休息,创意和合理决策无从谈起。

有研究表明,影响假释委员会专家决策的因素,竟然是他们的休息时间。长时间休息后,他们会倾向于做出假释决定,疲劳过度时则倾向于维持现状,因为做出决定需要思考脑去消耗能量,而不做决定就不会消耗。只有给大脑足够的放空时间,才能发挥思考脑的最佳潜能,而随时在线把这部分时间据为了己有。

同时做多个任务,会降低单个任务的完成率

再来说2号锁链:“多任务并行”。刚才说过的实验,已经证明了人本就不具备多任务并行的能力,除非其中一个任务简单到可以不用意识干预,比如有些女士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但如果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绣花,恐怕就没人能完成了。

人们在多任务并行时,会产生很多负面效果:由于互相干扰,单个任务完成时间会变慢,每个任务都变慢,整个流程也会变慢;多任务并行还会造成任务质量下降、错误百出,损失信息、损失专注、扼杀创造力等等,如果其中某项任务具有危险性,还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项对203位司机、总里程300万英里的调查显示,司机险些发生事故的情况有4452次,其中80%是因为分神。另一项研究显示,就算使用免提,开车时打电话也会使事故风险上升8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想提高你的记忆力,多睡觉是关键

第3号锁链是“睡眠不足”。睡眠不但恢复体力,而且能恢复智力。据测算,14天轻度睡眠不足相当于两天两夜没合眼。长期睡眠不足,您的专注力、创造力和判断力都会下降。

近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授予了发现“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3位美国科学家,简单说,他们研究的就是“生物钟”。所谓“生物钟”,就是您体内的钟表,这只钟表演化了数百万年,它把一个昼夜循环精确地进化到24小时11分钟。

打乱了它,就打乱了大脑,进而影响到行为、想法、记忆和情绪等等。有种观点认为只要保证深度睡眠就好,但其实浅睡眠通常是做梦阶段,这一阶段帮助人消化白天的体验、建构记忆、保持情绪平衡和心理健康,是存储脑主要的工作时间,剥夺浅睡眠,也就别指望存储脑会好好表现。


看似突发的焦虑,其实是因为慢性应激状态累计的

第4号锁链是“持续的低水平压力”。为什么是“低水平”压力呢?因为高水平压力往往带来的是急性应激,“应激”就是应对压力的反应。这种状态是“一过性”的(一过性是一个医学名词,是指某一症状在短时间内一次或数次出现,往往有明显的诱因,随着诱因的去除,这种症状会很快消失,比较典型的如花粉过敏、空腹喝牛奶腹泻等。)

一过性的高水平压力有时甚至会提升投入程度,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比如一项限期完成的短期项目、一部需要在15天内拍完的网络大电影等等,这种强压力它会在短时间内激发所有参与者的激情,每个人都忘我投入,效率极大提高,产生远比平时高得多的工作成果,而一旦项目完成或影片拍完,所有人就又会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而持续的低水平压力则往往不被人注意,带来慢性应激,虽然不被注意,这些压力却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生活中看似突发的焦虑、抑郁,其实往往与慢性应激状态有关。持续的低水平压力会带给存储脑最大的伤害,而事实上,只要满足一个条件,挑战带来的压力就可能变成动力,那就是:保证休息时间和睡眠。

现在我们了解了束缚大脑的四条锁链,该到一一解开它们,解放大脑的时候了。相对应的,我们也有四个“解锁秘诀”。

每天保证1小时不受打扰,才能发挥大脑的潜能

秘诀1号:“离线思考”。这是本书作者强调的发挥大脑潜能最重要的办法。IBM研究中心的高级经理丹﹒罗素认为:如果你没有自由的时间来做白日梦、胡思乱想,那你的创造力一定非常有限。为此,他每天只看两次邮箱,手机永远扔在车里,定时休息。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首先得明白一条至理名言:“地球没谁都转”。如果您认为自己真的无可替代,那么至少每天抽出一小时,不受打扰地去完成一件事。对于公司管理者,首先得明白,要员工随时在线不是在提高生产效率,而恰恰是在毁掉它。离线工作是思考脑的需要,离线休息是存储脑的需要,想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尊重科学,鼠目寸光的管理者会毁掉部下,从而毁掉公司。

只做高价值的事,给繁杂任务排列优先等级

秘诀2号:“批量处理”。现代社会,我们可能无法避免多任务并行,此时,批量处理可以作为补救办法。这里需要谨记两个有趣的原理:一个是“艾森豪威尔原理”:重要的事情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

对紧急又重要的事情,安排20%的时间,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安排70%的时间,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不超过10%的时间足够了,而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绝对不要安排超过1%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抛弃。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你要理出自己生命中的“优先级”;第二个原理叫做“帕累托法则”:20%的活动创造80%的效益。这个原理的本质是:永远只做高价值的活动。面对任务,你需要的不是马上动手,而是判断哪些任务属于高价值的那20%。

找出了重要且高价值的任务,您就可以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一批,不相关的和其他琐事分到一批,分别批量处理。如果您是公司管理者,分配任务时,也要考虑将相关性强的任务分给同一个人,尽量减少任务切换频率。

有节律的生活是高质睡眠的保障

秘诀3号:“恢复正常睡眠”。8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以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要想获得良好睡眠,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每天准时就寝、起床,周末也不例外;非要补觉,就不要晚起一小时,而是早睡一小时;睡前1小时远离各种电子屏幕;家里的床只用于睡觉;睡前2-3小时不饮酒,6-8小时不要摄入咖啡因;晚餐不要吃得过晚;白天多运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白天小睡,睡眠充足的话,是不需要打盹来弥补的。

当你感到压力大时,提醒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秘诀4号:“科学应对压力”。首先是合理安排任务,避免频繁切换;其次是提高耐压能力,最有效的干预是改变自身对挑战的认知,是否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遇是最关键的,改变看法,一样可能改变世界;再次是良好的生活方式;最后是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是提高心理韧性的重要手段,甚至即使没有实质性帮助,仅仅是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对于管理者,就要考虑是否给了员工足够的资源、包括实际支持和情感支持,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及最重要的,自己的管理风格是否能让他们将任务视为机遇呢?


■总结

通过对《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这本书的解读,我们了解到人类认知决策的三类脑机制: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它们各司其职,处理不同情境下,不同要求的任务;而我们之所以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感到不适,正是因为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睡眠不足和持续的低水平压力这“四条锁链”束缚了我们的大脑;所以,只有掌握并践行离线思考、批量处理、恢复正常睡眠和科学应对压力这四条“解锁秘诀”,我们才可能在这个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帮助自己和员工实现“慢即是快、少即是多”的高品质行动管理。

恭喜你,和子易一起读完了你生命中的第129本书,离更好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注子易的小手札,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