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金错刀618
我是一颗戴墨镜的向日葵,虽然不敢直视太阳,但会永远追随阳光。
今天看啥  ›  专栏  ›  金错刀618

姜文:动物般凶猛的男人 - 草稿

金错刀618  · 简书  ·  · 2018-09-28 23:22

如果把姜文比喻成一种动物的话,无疑是大猩猩了。猩猩在幼年时就像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姜文的面相也很显老。15岁的时候,一个“解放军叔叔”问他:“叔叔,请问现在几点了?”

猩猩的智慧远高于其他动物,姜文也一样。用冯小刚的话说,姜文的问题是淤出来的聪明。

他成名很早,23岁就与当红的女星刘晓庆合拍了《芙蓉镇》,获得1987年百花奖最佳男演员。之后参演的电影《红高粱》获得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获得1993年中国电视金鹰奖。

当演员不过瘾,他干脆做了导演。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被《时代周刊》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是中国最好的青春片。

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获得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豆瓣评分9.2分,称得上中国最好的战争片。最难得的是此片打进了日本市场,公映反响不错,就连《情书》的导演岩井俊二都自曝最喜欢《鬼子来了》。

不过由于“违规参赛”,姜文收到了电影局“五年内不得担任导演”的行政处分。如果姜文就此罢手的话,凭这两部作品足可以封神。毕竟同时期的陈凯歌单凭着一部《霸王别姬》,就让观众原谅了他之后的所有烂片。

提起大猩猩,应该每个人都会想起电影《金刚》里那只巨大无比的猩猩。这个最恐怖、最深情的怪物既能让观众发笑,也能让观众痛哭。

姜文呢?一个最霸气外露、最有荷尔蒙的导演,既能拍出站着把钱挣了的《让子弹飞》,又能拍出让观众不知所云的《一步之遥》。

《太阳照常升起》上映时许多观众大呼看不懂,他直言:“看不懂就多看几遍!”然而观众并不买账。想一想,花了钱和时间看一部侮辱自己智商的电影,确实憋屈。

包括最近的《邪不压正》也有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一点应该引起姜文的重视。毕竟你拍出来的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观众看不懂等于毫无价值,被骂烂片就不足为奇。

其实,姜文的电影质量在下降是显而易见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都获得了国际大奖,而之后的电影连国内的奖项都少有斩获。

纵观他的创作历程,揭示了三条道理:

1.少年得志不一定是好事

姜文过早体验了鲜花和掌声,难免会产生骄傲情绪,霸气外露就是他的表现。他后期作品质量的下滑证明了骄傲会使人退步。

虽说成名要趁早,但唾手而得的成功终究长远不了。对于我们写作小白来说,不要急功近利,而应该面壁十年图破壁,坐得十年冷板凳。

2.慢工不一定出细活

姜文每四年才能拍出一部电影,酝酿了这么长的时间拍出的电影却毁誉参半。所以,质量真的和时间长短没关系,而是和你的用心程度有关系。

对我们来说,日更的质量并不一定比月更的低,每天练笔恰恰是用心良苦的体现。

3.努力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