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andy说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名将个人成长放在人生第...
今天看啥  ›  专栏  ›  andy说心理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孩子求助的信号

andy说心理  · 简书  ·  · 2021-04-22 12:03

孩子厌学、辍学、爱玩手机、游戏沉迷是困扰家长的普遍问题,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多数的父母一定就是训斥、打骂、没收手机,但是效果几乎没有。(情感共鸣)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效果,有时候还会产生负面效果。新闻中,因为被没收手机而自杀的孩子,不在少数。因为家长不让玩游戏,孩子报复家长的也不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新闻是,一个孩子因为父母不让他玩手机,他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母亲怎么敲门也不给开,最后母亲从邻居家翻阳台过去找他的时候,从楼上摔了下去。

看看,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引发的惨剧比比皆是,所以家长学会有效的管教方式,真的是迫在眉睫。(情感共鸣)

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孩子本质就是一个坏孩子吗?其实也不一定。(刷新认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往往是缺乏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情绪脑操纵的行为。(刷新认知)

当我们去这样理解问题行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孩子本身和问题分开来看待。是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而不是孩子是一个问题孩子。

那孩子想通过问题行为表达一些什么内容呢?或者是哪些心理需要呢?(刷新认知)

孩子的错误行为的目的基本上可以归为四种

1、寻求过度关注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往往会引发家长的恼怒和心烦,家长会采取的行动是:不断地想要提醒孩子,哄劝孩子,实在不行,家长就直接替孩子把事情都给做了。总是要家长围着自己团团转。这样他才能有片刻的安静。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意识到,孩子的归属感不足,是父母平时陪伴不足而引起的。孩子需要通过操控父母而达到自己归属感需求的满足。面对这类的孩子,父母可以安排特殊时光,找固定的时间,专心陪伴孩子。让孩子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改变。

2、寻求权利

父母对孩子控制过度,就会引发孩子的权利需求。寻求权利的孩子会引发家长的愤怒,觉得自己被挑战了,受到了威胁。家长想采取的行动是:我想收拾你,算了,懒得管你。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在家里是需要有自主权的,给孩子一些权利。一来可以给到孩子自我发展的机会,二来可以增加孩子的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是独立的人。

3、报复

父母管教过于严厉, 只惩罚不鼓励;父母对孩子表达的爱太少,要求太多;容易引发孩子的报复。报复会引发家长受伤、失望、难以置信、憎恶的感受。家长想采取的行动是,反击。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内在的需要是我想要被尊重,我觉得不被爱,我想要人爱我。否则,你让我感到受伤,我也要让你伤心。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爱,让孩子有被爱的感觉,归属感,他就不会采取报复这种方式来永远和家长站对立面。

4、自暴自弃

到了自暴自弃的程度,孩子就已经很受伤了。对于家长和自己都已经处于毫无期待可言了,他不再信任任何人。家长的感觉是绝望、无助、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家长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就会过度帮助孩子。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意识到孩子已经处于对自我和外界都很失望的程度,不能再用语言去刺激孩子,一定要停止对孩子的批评,去鼓励孩子,给与孩子信任,不过度补偿孩子,也不要去怜悯孩子。通过观察孩子的优点,去鼓励和赞许孩子。陪伴孩子寻找可以做的事情,哪怕很小,然后帮助孩子通过每一件小事,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让孩子找回成功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信任价值,信任自己。找到归属感。(提供价值)

孩子的问题行为都是从小一点点慢慢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果家长能早点意识到孩子的变化,那么就能早些介入孩子的辅导。从我和家长工作的经验来看,其实多数孩子厌学都是因为父母管教太严,完美主义,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一味高要求,严要求。考不到一百分都不算考好。最终使孩子自暴自弃,不再愿意去面对学习。(提供价值)

还有就是孩子感到不被爱,父母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会通过学习问题,玩手机等等问题,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获得关注和被爱的感觉。孩子的行为与家长对孩子关注程度,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家庭气氛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家庭氛围越好,孩子的心理越健康,越不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提供价值)

因此当你的孩子有问题行为的时候,先不要着急打骂孩子,过度纠正孩子的行为,带着孩子去探索一下他的内心世界,看看他想要你给他什么样的帮助。这样就不会等到悲剧的发生,才去后悔。陪伴孩子成长是有趣有复杂的过程,你今天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在孩子的未来变成孩子的希望之光,引领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乘风破浪。(有价值感获得)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