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在死神之前

读《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

在死神之前  · 简书  ·  · 2019-02-26 11:26

文/方禾

阿伦森,当代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

1992年,荣任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

西部心理学学会以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席。

这本书是他的自传。

他以自己的经验阐明了社会心理学的真义: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可以突破自我的缺陷与束缚,实现自我完善,成就可能的自我。

一,少年的向上之心

阿伦森是犹太移民后裔。他小时候生活贫困。性格木讷,身材瘦弱;看起来有点笨,被亲友看不起。他父亲生病时,在病房和他母亲说:“我特别担心阿伦森,他和他哥哥比起来,他永远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他在外面听到非常伤心。

好在他哥哥贾森看好他,可以说贾森是阿伦森第一位人生导师。他哥哥告诉他很多人生道理,比如“要像君子一样从容地打好自己手中的牌。打牌和人生都是如此,尽量不要抱怨。”

阿伦森第一次抓住机遇是在暑期在游乐场打工期间,他本来在不太重要的摊位上工作,但是他一直在观察扑克游戏摊位的话筒男(游乐场中重要的岗位,阿伦森一直有意于此),一遍一遍的听他吆喝,所有话术早已烂熟于心。有一天话筒男家中有事,让阿伦森代班,给了阿伦森上台表演的机会,他表现很好,被游乐场负责人碰见,并因此得到晋升。正是这一次让阿伦森得以自我肯定(心有渴望,做好准备)。


二,青年的奋发之心

父亲去世,家境不好。如果不是哥哥坚持。阿伦森就被退学了。但他终究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本科求学于马斯洛,硕士求学于麦克莱兰,博士求学于费斯汀格,成为一代心理学大家。这得益于他的两个特质:

1目标导向的做事风格。

2独立思考,科学的怀疑精神。

三,学以致用的壮年

让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是阿伦森毕生实验研究的座右铭。

《社会性动物》被认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阿伦森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只是因为他对当时的心理学教材不满意。

他通过实验解开了许多现象背后的原因,并以此推翻了很多看似有理的解释。比如卡耐基曾说:要让他人喜欢自己,最重要的是真诚地赞美他人。阿伦森设计了一个试验,四种场景,延续七天,1是持续赞扬,2是持续批评,3是先批评再赞扬,4是先赞扬再批评。实验结果证明,“先批评再赞扬”的被试反应最积极,并非卡耐基设想的持续表扬。而反应最消极的是“先赞扬再批评”。

他的很多实验结论很有意思,比如“相比完美表现,人们对略有瑕疵的不完美表现更有亲和力。”

四,乐观不息的老年

老年目盲,笔耕不辍。

书中最后,阿伦森说:“不管你抓到怎样的牌,努力打好就是了,不要抱怨。”这是他哥哥告诉他的。而他哥哥年少有为,却英年早逝。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