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Grace_Gu
Grace,95后御姐,日更千字以上,毒舌,犀利,有时温情逗逼,专注女权和热点,相信不会写文章的财务管理狗🐶不是好美女。
今天看啥  ›  专栏  ›  Grace_Gu

“她活得这么好,还不是因为没结婚。”

Grace_Gu  · 简书  ·  · 2018-01-25 18:25

这年头,关于中年男女的诉苦爆文,简直层出不穷。

今天中午,我又看到一篇文章,将“女到中年不如狗”的观点描摹到了极致。

文中的一段话引人注目——渡边淳一小说《情人》中的修子美貌性感,独立有品味,都是因为没结婚。

等等,这样的论调又何曾熟悉?——

我性格不好,都怪我爸妈没按教科书模式把我养大。

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爸/妈早就离婚了。

我当初都是因为你,才辞掉工作囿于厨房不修边幅成了现在的黄脸婆,你不给我买金坷垃的钻戒,根本对不起我 。

这不是巨婴男女推卸责任,道德绑架的托辞吗?

有人说,结婚让女人烦恼,都是因为孩子。

抱歉,二十一世纪都快过去二十年了,你该不会迂腐到以为结婚就得生孩子吧?

当然,在目前的中国,婚育尚未解绑;在全世界,结婚会增加生育可能,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结婚和生子,并不够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是具有相关性。

如果分不清因果性和相关性,强行把二者混为一谈,才是不折不扣的耍流氓。

这就和“颜宁有她今天的科研成就,都是因为没结婚”一样,倒因为果,思维混乱。

可这种说法竟出自号称精英云集,年薪百万脱贫线,学历起板常春藤的知乎。

我现在终于明白,许多欧美年轻人,为什么宁愿同居也不结婚。

因为结婚这口锅,简直是扣在女人身上的万能工具,我不想结婚,都替它感到不值。

过去,在老一辈人心中,结婚就是女人的百宝箱;如果你想做个正常,懂事,孝顺的女人,必须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场合,把自己嫁出去。

如今,在部分公知和大V眼中,结婚就是女人的毒苹果;如果你渴望独立,优雅,事业有成,就该在四十岁依旧单身,背着LV,身穿Burberry,手挽一只小狼狗。

过去,从没有人告诉你,终身未婚的CoCo  Chanel,活成了一代传奇;丧偶的董小姐,是中国制造业最著名的女掌门;单亲妈妈雪莉 提尔曼,是普林斯顿大学首位女校长。

现在,同样没人对你说,惠普前CEO Carly Fiorina,和丈夫恩爱了几十年;洛克希德 马丁CEO Maryllin Hewson为工作搬了八次家,家人始终全力支持;英国两位女首相的爱情故事,几乎和她们本人一样引人注目。

新时代营销号女权,看似比旧日进步,突破了婚姻的栏栅,却不过是嫁祸于人。它告诉女人,你过得不好,身负压力,没有自由,遭遇职场天花板,都是因为结了婚。

这种逻辑,不过把本该直面的问题,一味抛给了婚姻。

男人不分担家务,工作压力巨大,孩子需要照顾?那你别结婚啊!

当然,我支持任何人的单身自由。但这些问题,其实并非结婚的错,而是社会,文化和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面黑化婚姻,只能造就一群怨妇,无法改变处境,却成天抱怨生活。

我承认,很多时候,单身人士的自由,确实不能和已婚者同日而语。

如果不是单身,颜宁大概不能说走就走,去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做客教授;至少,怎样安排家庭生活,会耗费她不少精力。

但这一样无法证明,如果颜宁结了婚,她一定没法出国;如果她有家庭,她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如果说,颜宁的例子,证明了单身女人才配有事业,那她的朋(tong)友(xue)李一诺,又该如何解释?

李一诺曾是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回国后创办了一土学校;她还有三个孩子。她自己也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多次提起这些身份。她也许没有普世性,却同样给人打开了一扇窗——

那就是不要因为身份,标签和做法,简单地给人生下定义。

老人常说,结婚是大喜的日子,幸福的开端;

年轻人却说,房价太高,生活太贵,我们恐婚恐育。

这两种观点,其实没有对错;它们本身,就映射了百花齐放的世界。

结婚不是喜庆,也不是悲剧,它的意义,取决于选择它的每一个人。

如果你身陷漩涡,结婚不会是救命稻草,反而有可能把你推向深渊;

假如你能过好此生,结婚不会是雪崩的开始,它更可能是锦上添花。

没有哪个女人,仅仅因为单身,就能够绽放光彩;也没有哪个妇人,仅仅因为婚姻,就可以陷入绝境。

你的自由,或许和婚姻有关;但你的人生,到底不是身份的附庸。

只有把属于结婚的锅,努力扛到自己身上,你才能真正尝到独立的滋味,明白所谓的自由,不过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