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木林彬
写出我的人生。 未经同意,禁止转载,违者必究,谢谢合作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
今天看啥  ›  专栏  ›  木林彬

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需要什么条件?

木林彬  · 简书  ·  · 2018-08-14 22:23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木林彬

想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有以下几个方法:

1.

不断的思考和研究,才能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知乎大V采铜在《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一本书中,从“时间之尺”到设立人生最高目标,立即行动到解码过程,利用图形思考问题到绝不苟且,最后以“独特性”作为本书结尾。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权威人物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些方法可行,想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要先保持一颗勇于提出问题,然后再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也教我们如何有深度的把问题给分析出来,就是“解码”过程,复杂的事分为几个方面,一层层的思考,解决后再合成,就成了一件看起来很复杂的图形。

如果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这本书可以当作深入思考问题的手册。

敢于向问题发出提问,甚至是答案也发出提问,最后在思考和解答的过程中,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2.

想到就做,勇于尝试和挑战的人,也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这类人很可怕,一想到要做什么,就立即去做,在行动中获得灵感。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就是败在了等下做,等一下再做,再等一下做,最后忘记了要去做,等想起来了又觉得没必要去做了。

而想到就做的人,没有那么多的等一下,也不用提醒,很自觉的就去做。

做了就会产生经验,这种经验是亲切自身的感受,再慢慢的优化,就是自己的东西。

就像刚开始写作一样,光想着,不去动笔去写,永远写不出来,在边写边想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一个作家刚开始会列出一个大纲,但在写的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写出什么,写出来了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这么想的。

普通人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作出什么令人惊呆的成就,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获得的,

剽悍一只猫有名言叫做:不去做,然并卵。

所以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不要空想,先做了再说,也许做了以后,发现很喜欢呢?

2.

在一个领域内专注许久的人,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莫扎特是个被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4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6岁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8 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而在艾利克森教授著作的《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万小时概率,通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天才,里面有个案例。

在日本心理学实验“一年训练时间让24个幼儿具备和莫扎特一样的完美音高”。

而在现实里,天才也没那么多,莫扎特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可以教导他很多的经验和东西。

通过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也是需要一个在一个领域内有所成就的老师教导,因为能够及时得到反馈,认识到自己应该如何正确的练习下去,从而成为一个公认的“天才”。

而我们大多数都是一个普通人,找不到,甚至也找不起那么有名的名人教导,父母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要怎么成为“天才”呢?

那就在一个领域里深度的专研下去,没有人教导就去以书本为师,对照自己还差什么,虽然慢了点,但好比怨天尤人好,坚持下去就算不能成为一个“天才”也能成为一个“人才”。

就算是一个被人说成一无是处的人,在一个领域内专注了十年,不能成为专家,但最少也是一个精英了。

“一无是处”这个词根本不能用在人身上,因为一个正常人是有学习和进步能力的。

感觉不到进步,那就换个方法去深入,找不到方法,那就去学习,不知道怎么学习就去看书。不去看,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奉献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有因才有果,没有因哪来的果?

天上可能会掉下来馅饼,但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刚好掉在你的旁边,那机率比随便抓一把沙都是金的还低。

要先懂得付出时间去学习,然后专研下去,学无止境,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4.

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更要去勇敢的试错了。

相关阅读:

《迷茫吗?那就有深度的研究下去,会连迷茫的时间都没有》

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勇于去尝试去挑战,不断去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后都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在这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代,也不会有什么怀才不遇的,只有自身硬才是王道。

“特立独行的猫”的写过一本书叫做: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那你就应该比别人更努力,应该静下心来学习。


我是木林彬,一个走进写作这条“不归路”就越走越远的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