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伈漪

计划很美好,做起来却好难?

伈漪  · 简书  ·  · 2018-09-18 22:18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对“拖延”这个词不陌生,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 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相应任务的情况,其实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原本可以2天写完的论文,硬是拖了3周勉强搞定;计划好5000元的旅游消费,却不知不觉超出预算2-3倍;又或者办了一张2年的健身卡,计划每周2次的健身,却发现健身卡快过期了,也没去一两次”,这种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不仅发生在个人身上,也发生在企业和组织中,例如“当年悉尼歌剧院预计6年内完工,预算为700W美元,但实际上花了16年,耗资1个亿美元才完成,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比原计划翻了好几倍,非常令人惊叹”,为什么计划和现实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制定计划方面,绝大多数人做的都很糟糕,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叫作:“规划谬误”。规划谬误的概念最早由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管是人们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存在规划谬误,而且规划谬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他问学生“多久可以完成一篇论文?”让学生自己来估计大概能够完成的时间和概率,有些学生觉得下周一有50%的概率能完成,周三有75%的概率能完成,周五大概有99%的概率能完成,实验结果发现哪怕要求学生做一个高度保守的预测,学生们还是会给自己制定一个不可完成的目标,该目标远远高于自己的成绩和实际表现?

      那为什么人们总要给自己制定一些实现不了的计划呢?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制定计划时,往往会过于乐观的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积极看法,从而导致低估完成任务的时间以及成本。对于这种过于乐观的现象,心理学家们也做过很多调研,在一次调查问卷中,研究者发现90%的司机都相信自己的车技要高于平均水平。但是这个结果明显不合理,因为平均水平是指超过50%的人。在一次大学生调研里面发现,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交水平在平均值以上,而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领导力比一般人强,正是这种乐观的态度,使人们给自己制定一些目标过高的任务,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一个靠谱的计划呢?例如写论文,有些同学会制定,第一天写大纲,第二天做调研,第三天收集数据,第四天……结果大部分人发现在“写大纲”这件事就停留了好几天,没法执行下去。

      那么针对此类情况,心理学家推荐大家使用一个小方法,叫做:采纳外部建议。

      第一步:找到一个参考系

      我们在预估事情的时候,不要只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而是看看别人的经验和外部的数据。比如,你问问周围的同学他们大概实际花了几天完成论文;自己以前写论文的时候,一般是需要几天时间。然后根据参考系制定一个时间表,不要假设自己一定比别人更强。

      第二步:给自己的计划一个预测

      这次我们根据外部的数据,给自己做一个预测。估算一下,自己有多大的概率完成这个计划。

      第三步:对评估做出一些调整

      现在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们在制定计划时会过于乐观看待自己的能力,例如“接下来,每天我都要6点起床”,所以为了避免这个误差,我们可以尽量给自己留几天额外的时间和预算。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应对突发的不在计划内的情况。

      虽然以上方法看似很容易,但是人们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常常陷入自我过度乐观的预估,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乐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它可以促进和激发人们去行动,但同样也会在执行的过程中带来挫败感,所以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不妨试下以上的方法,提高计划的可实现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