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年也是年

那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还在延续

小年也是年  · 简书  ·  · 2019-06-03 17:53

母亲一直盼望着曾外孙早点到来。

当女儿生下了宝宝后,我打算在去照看女儿之前,去看看母亲,也把女儿的喜讯告诉母亲——她终于盼到了曾外孙啦。

母亲那有好几个老太太来串门。当她们得知我女儿生了一个男孩时,苍老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祝福,她们连连恭喜我,说我好福气,说我女儿八字好。

女儿生了小外孙呦呦,我自然是高兴的。但女儿如果生下的是小外孙女呦呦,我当然也是高兴的。我的高兴,不是因为呦呦是个男孩,而是因为他代表着又一代人。

这些老太太们的高兴,让我回想起了二十几年前我生下女儿时的情景。

我生下女儿几天后,老公才从外地出差赶回来。那天老公到母亲那,当时也有几个老太太在母亲家串门,不过那几个老太太是我祖母一辈的,今天在母亲家的几个老太太是我母亲一辈的。

当时她们见到我老公,那种尴尬的情景老公还依然记得:想说恭喜,又觉得是一个女孩,怕刺痛老公。

“看来,她们很替我难过。”老公回来后笑着对我说。

尽管这些农村老太太们,一代代的在诉说着儿子不顺儿媳不孝,但她们一代代的仍然喜欢儿子。别人家生了男孩她们觉得喜庆,自家生了男孩,她们更是喜不自禁。

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我在祖母那一辈老太太身上看到了,在母亲这一辈老太太身上看到了。

不幸的是,我还在更年轻一代的身上看到了。

从母亲那回来第二天,去理发。理发师是一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在理发的过程中,听见内房里有几个孩子的声音。

我说:“你有几个孩子?”

“三个。”理发师不好意思地说。

接着他给我讲了他为什么会有三个孩子。

“老大是个女儿。头胎,管他是儿是女,也没有介意,毕竟我们年轻。老婆怀老二时,也没有想很多。结果生下来又是一个女儿。如果是现在,我们会去做比超,是女儿就不会生下来了。”

“俩女儿,已经很有负担了,但家中老人一定要再生一个儿子。我们夫妻俩来自农村,看到别人家都有男孩,也不甘心没有儿子。这不,妻子怀老三时,我们就托人找关系做比超,是个男孩,我们就生下了,刚一岁多点。大女儿已经七岁了。”

那个小伙子很健谈。他又讲到这样一个现象,农村现在好多小伙子找不上媳妇。他分析说:

“一是农村大龄男孩子多,女孩子少。再就是好多女孩子在外面打工,嫁到外地去了。”

“家里有大龄儿子没有结婚的,父母都很着急。有女朋友,一旦要结婚也不容易。现在是必须在城里买房子买车子,还得少则十万,多则几十万的彩礼。在农村,养一个儿子也不容易啊!但人们还是喜欢生儿子。”

也就是说,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不仅仅限于老一辈人,现在的年轻人仍然在继承这种错误的观念。

那么这种观念在城里人心中有没有呢?

肯定有,至少有人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很浓的家族和传宗接代的观念,城里人也是中国人。何况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人成了城里人,他们也把这种观念带到城里。当然也不能说所有的农村人都有这种观念。

文明程度越高的地方,人们思想越开明的地方,或许这种观念越淡薄吧。

我们怎能奢望,几千年形成的观念会是一代两代人能够消解了的?

所以在中国要彻底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还需努力和时间。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