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Flo0205

🍀4月24日“7天阅读1本书”🍀:《思维的囚徒》8-6/7

Flo0205  · 简书  ·  · 2021-04-24 11:25

【作者】

[美]亚历克斯·佩塔克斯

伊莱恩·丹顿


一.七原则:

原则1 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应对的态度。


原则2 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真实承诺,去实现有意义的价值观和目标,以此来实现意义意志,而不是为了获取金钱、影响、地位或声望去完成工作。


原则3 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意义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所有的生命瞬间自我显现。我们的基本假设是,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才能发现自己生命中每一个瞬间的意义,编织出自己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生活。


原则4 千万不要违心做事

有时候,我们的强烈愿望和意图会因为我们自己过度关注结果而遭受挫败。弗兰克尔称这种自我伤害形式为“过度意向”(hyperintention)。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实际得到的结果确实与最初的想法截然相反,这就是“矛盾意向”。我们可以学习并了解自己是如何对抗自己的,然后集中精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原则5 从远处审视自己(第七章)

弗兰克尔说:“只有人类才能和自己保持距离,换个角度从远处审视自己。”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分离”。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不再为小事过度担心。这种“自我分离”能力包括人类独有的一种特质,即幽默感。弗兰克尔指出:“动物都不会笑,更不要说嘲笑自己或嘲笑别的动物了。”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从远处审视自己,学会以全新的视角深入了解自己,包括嘲笑自己。


原则6 改变你的关注焦点

在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转移关注焦点。


原则7 要敢于超越自己

不管境况如何,不管规模大小,走出去与别人建立联系,为别人提供帮助服务,你就能实现找到深层意义的目标。自我超越就是要与比自己更重要的崇高目标建立联系,并为之不懈奋斗,所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找到终极意义的途径。


人类不可能不受条件或形势的制约。但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我们至少可以选择应对的态度。


2.对待抱怨

一旦抱怨变成一种习惯,我们就会习惯性地认为工作毫无意义。

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更加怨天尤人,最终失去所有宝贵的机会,体会不到工作经历其实是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我们不仅没能利用时间去发现意义,反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频繁抱怨。抱怨时,我们切断了与别人的联系。抱怨时,无论我们抱怨的是什么事情,也不管我们抱怨的是谁,我们都会把抱怨对象当作自己的挡箭牌。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永远陷在受害无助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做法:

经常抱怨的人该怎么办?

首先, 要知道自己抱怨的时刻和原因 。其次, 马上停止抱怨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偶尔抱怨一下自己的工作,而是说我们知道了何时该抱怨,而且我们主动选择了抱怨,选择了消极态度。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否定自己的烦恼、悲伤和忧愁,赞同某种盲目乐观的世界观。维克多·弗兰克尔肯定也有抱怨的机会,他也可以选择一直消极下去。然而,弗兰克尔并没有这样做。他对令人绝望的黑暗生活进行了挖掘,并从中发现了意义。他没有创造意义,意义就在那里等着他去发现。


方法

十大积极结果练习。


三.OPA意义准则”

(1)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联系(O)

(2)对从事的工作要有崇高的目标(P)

(3)用积极的态度拥抱生活(A)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