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正太叔

如何做出理智的选择?

正太叔  · 简书  ·  · 2017-12-08 09:53

作者 | 正太叔
转发无需申请、转载请先向我申请白名单


大家好,今天正太叔又要给大家普及有趣的经济学知识了,同样我仍会用有趣的案例,教大家如何把经济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一:要不要办健身卡?

《钓愚》这本书里面写过一个案例:

哈佛大学两名研究生将波士顿地区7500多家健身俱乐部的信息构建了一个数据库。这些健身俱乐部的付费方案有3种:(1)按次计费;(2)信用卡按月自动支付;(3)按年计费。

他们发现,当顾客在第一次加入俱乐部时往往会高估自己执行健身计划的能力,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按月自动支付,但其中80%的顾客实际上如果选择按次计费的话会更划算。

这种错误选择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他们平均每年在健身上花费1400$,但其中600$纯属浪费。

生活中,我们一般都认为办月卡或年卡会比次卡划算,因为次卡的单价看起来是那么的贵。

比如商家设定的次卡是40元一次,而月卡却只需要299元,年卡只需要1980元。

这时候,懂得算数的人肯定选择月卡或年卡。可统计显示,这些办长期年卡的人要比他们的预计使用时间少出百分之七十以上。

别以为花了大价钱就会努力去健身,人往往会高估自己。

所以,正太叔的建议是:以后你们在生活中要是再遇到类似抉择的时候,先正确评估一下自己的意志力,如果不能十分肯定,建议先选用次卡。一定时间后,如果发现自己的执行力还不错的话,再选择月卡或年卡也不迟。记住,人往往会高估自己。所以,先执行一段时间后再评估自己。


二:为什么家里总有那么多闲置的物品?

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许久用不到的物品,可就是处置不掉。要不舍不得扔,要不就是一直在二手市场卖不出去。

这是什么原因呢?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经济学家杰克·奈奇教授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

有两件东西供你选择,一件是400克的瑞士巧克力,一件是白瓷的咖啡杯,它们的市场价格基本是相同的,你会选哪个呢?

我们听到的回答都是:“无所谓”,或者是“随便”。

所以我们假设人们对这两件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

这时我们把巧克力和咖啡杯分配到你和其他人的手上,然后问每个人,是否愿意将手里的咖啡杯或巧克力和别人的相交换,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们把样本随机分成3组:其中一组得到咖啡杯,另一组得到巧克力,而第三组样本则可以自由选择是要咖啡杯还是巧克力。

实验数据表明,在分到咖啡杯的人中,只有11%的人选择用咖啡杯去换巧克力;而在分到巧克力的人中,只有10%的人愿意去换咖啡杯。显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里的东西比别人的更好,所以不愿意去交换。

这就是经济学界有名的“禀赋效应”实验。意思就是说: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所以,很多人的家里总有一大堆长期闲置不用的东西又舍不得扔掉,就算挂在二手网站交易也普遍卖不出去,因为他们出售的价格远远高于本身二手价的价格。

所以,明白了禀赋效应就要学会断舍离,对于长期用不到的东西要坚决处理掉,否则不仅占用家里的空间,还会托越久,导致东西越不值钱。我们可以当自己从不曾拥有过这件商品,这样你就更能理智的做出“去或留”的选择。


三:调皮的孩子屡次管教不听,该怎么办?

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每次管教之后,孩子还是依然任性,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经济学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曾经在自己专栏上用经济学的角度很好的回答过这个问题。

他认为孩子是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也就是重视及时反馈。所以,当场给予轻微的惩罚或小小的奖励是最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表现很好的时候,老师会给他一朵小红花,如果犯了错,老师会给它画一个小黑叉。

那么我们在家庭教育上面,也可以用小红花与小黑叉来决定零花钱的金额。

这种公平透明的赏罚法,能减少打孩子的痛苦又不失家长的威严。


:利益分配不均怎么办?

生活中,多少对离婚的夫妻因为财产分配的问题弄得以后不相往来?

生活中,多少合伙入因为股权分配不均,导致公司上市计划搁置?

生活中,多少合伙入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最终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生活中,多少个楼梯楼的小区因为想加装电梯而最终失败?

生活中,……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公平导致的结果。关于股权分割、财产争夺、楼层补贴这类经济分割案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合理呢?

其实要公平合理且让对方信服一点也不难(除非对方是无赖)。《正义论》里面有一则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有七个社会地位平等的教徒需要长时间生活在一起。

教主让这七个社会地位平等的人每天轮流来给大家与自己分食一锅粥,每次这锅粥数量只够七个人吃,且没有称量工具。

经过多天多轮的分粥发现,无论让谁来分粥,最终都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不是你多就是他少,结果他们每天都争吵不休。

最后,教主想到了一个办法,也就是: 分粥的人要最后一个领粥。

结果惊奇的发现,这次七个人里面的粥都分的一样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利益不能全凭个人的善恶,而应该把每个人的利益与大家的利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博弈方法论解决生活当中所有的经济纠纷。

1)

假如你们要离婚了,对分配财产一直争论不休,比如双方都要独占房子。那怎么分配最公平?

首先,你们各自对房子的一半价值进行报价,出价更高的那个人可以得到房子,同时支付给对方一笔钱,金额是两个报价的平均值。

如果出价过低,就只能廉价地卖出房子,出价过高,损失又太大。

于是你们都会尽可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字。

2)

很多旧小区的楼梯楼要改造加装电梯楼困难重重,因为低层的住户不愿意。

你别以为这时候让低层住户不出电梯钱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就算不用他们出钱,他们也会反对的。

正确的做法是:高层的住户自己花钱补贴低层的住户。

但这时候往往低层住户狮子大开口。

所以,运用博弈方法论,高层的你可以让低层的住户出个补偿价,如果你觉得他出价出太高了,那就跟他换房,并答应拿到补偿后同意签字安装电梯。

那么这个时候,一二楼的人就会重新计算合理的赔偿数额了,到时他们重新算出来的补偿价将会非常的合理。

如果你还看不懂为什么要补偿的话可以点击这里,是我以前写的《电梯经济学》,里面有详细的分折。

这就是博弈方法论的妙用之处。


好了,今天我们又用了经济学数学思维的角度解决了生活中四大问题,下次你也可以学着运用或扩展。

希望你喜欢这篇文章,多多转发给好友,让更多人学会运用经济学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下次正太叔还会继续跟你分享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其它应用。

更多经济学文章可以点击这里,可查看我往期的热门文章。

-END-

作者简介:正太叔,国家理财规划师,简书优秀作者, 专说人话、写有温度的理财文章。已出版《如何让钱为你工作》一书,当当、京东、亚马逊……均可购买!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