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晨曦中奔跑的瑛

糊弄自己容易,糊弄观众难

晨曦中奔跑的瑛  · 简书  ·  · 2019-04-26 05:47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部电视剧难看,实在让人看不下去,多半会被弃剧。读书也是如此,看半天平淡无奇,或不知所云,令人再难提兴趣往下读。观众与读者,都是不好糊弄的。

江苏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最强大脑》,从2013年开播至今,我连追了六季。我觉得好看的原因是,智慧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哧…哧…哧…”四溅的样子令人血脉贲张,那些在各个环节所向披靡的智慧斗士们根本就不是人类,他们的脑袋瓜子绝对不是咱们普通人的材质。

印象最深刻的是鲍橒表演的盲走“蜂巢迷宫”,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这个环节,在我看来,是《最强大脑》目前为止最烧脑的节目之一,我在看的过程中,很为鲍橒捏了一把汗,我一万次觉得他走不出迷宫,又有一万零一个次地希望他走出来。最终,鲍樗挑战成功,并成为最强大脑舞台上表现最优秀的满分选手。

看完鲍橒的精彩表现后,我对他充满了好奇。我百度了有关他的信息,他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围棋盲棋第一人。还了解到他用到的记忆方法是脑海照相法,我又去百度了脑海照相法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一连串的动作,不是想说我多好学,我想要表达的,是《最强大脑》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与蝴蝶效应。

一档电视节目,娱乐观众提高收视率当然是主要目的。如果在此基础上,用制作优良的节目内容让观众产生共鸣,让表演者的人格魅力因节目的传播深入到千家万户,进而深刻地影响到观众,这就是成功的。

而第六季开播以来,我居然没找到一个可以与前几季相媲美的最强大脑,我看了该季前面五期就再也看不下去了。说真的,推到全国观众面前来的环节,有些结果我这个普通大脑都能猜出来,被看好的入围的人不堪一击,撑不过第三轮,评委请来明星大打亲情牌。这哪里还是什么最强大脑,我觉得还不如叫“奔跑吧小伙伴”或“欢乐一家亲”之类的。

尤其可怜了我的偶像鲍橒,每期坐在台上蹉跎时光,只为偶尔插上一两句台词。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后来怎么样了,我不得而知,我也毫无兴趣再去深究这一季的最强大脑花落谁家。从内心来讲,我更愿意看到《最强大脑》能挖掘出更多超能力的人,让我们观众耳目一新。

再来说阅读。

现在的新媒体时代,让阅读的内容成爆炸式增长。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不阅读的人,包括我家七十好几的老母亲,每日都在“今日头条”上看笑话视频之类的。

各种平台充斥着的文章,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读者是最能分辨这些良莠不齐的文章。优秀的作品,让人一望就有读的欲望,然后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而那些冗长枯燥的文字只会令人昏昏欲睡,看了开头赶紧关掉,当真是浪费时间。

我有写一些文字放在朋友圈供大家分享的习惯。昨天我写了个我的一个女友故事,故事我写得很简单,有人一看就问我:“你写的,是小说吧。”读者把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小说读,说明了一点,写的不真实,肯定有逻辑上的错误。读者哪里这么容易糊弄。

不过,他的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的。突然,我就有了某种想法,我何不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小说呢。

一位写作前辈告诉我,一千字以内的文字怎么都不能称之为小说,他认为微小说也得在3000字以上才能把故事架构铺设好。他还告诫我,若一次写不下三千字,千万别开始小说创作,否则到后期的文字全靠“挤”,那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我每日幻想着自己能够写个长篇。以我目前的能力,我一次将将能写个1000字,还是没有到写小说的水平。现在若勉强行文,多半是在糊弄自己,想糊弄观众那是门都没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