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苏小食
传承苏州美食文化,挖掘巷子中的儿时味道。公众号:蘇丶時
今天看啥  ›  专栏  ›  苏小食

一碗豆浆,一根油条 丨 早安阊门,早安苏州

苏小食  · 简书  ·  · 2018-06-21 23:09

苏州那些巷子里的小店就是这样,店面不大,名声在外,引得各路吃客慕名而来。在西中市,一座老房子,一户寻常苏州人家,却藏着大有来头的“网红”美食店——阊门姚记豆浆。苏州人一大早来这里,不为别的,就为那一口浓浓的豆香。

“姚记豆浆店根植阊门城下三十余载,创始人姚金元曾上山下乡,习得手艺,返程后为全家生计而摆摊设店。因其工艺传统,汁浓味正,性质平和,营养丰富,价格低廉,一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数年后竟闻名苏城。”

姚记的历史,周围的老苏州以及慕名而来的老饕客,早已耳熟能详。他也是一些年轻人的深夜食堂,据说大半夜还有人开着宝马来就为喝上一口豆浆!

苏州人好吃甜口,姚记当家的却是一碗【咸豆浆】。老苏州有“想要保健康,姚记一碗浆”之说。

豆浆 

将大豆用水泡涨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一年四季都是饮豆浆的好时节。

当家的咸豆浆点了几滴酱油,略带酱色,豆浆里几根油条段儿、一把香葱碎,配上榨菜末、虾皮、猪油渣、大蒜叶... ...味道丰满,豆香扑鼻。热气腾腾的,喝着满口留香,是许多苏州人关于早晨的味觉记忆。

很多人会好奇,在豆浆里飘着的棍状物是何方神圣。老苏州无人不晓,我们叫他【馓子(sǎn zi)】。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记载:“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这个“寒具”就是我们今天吃到的馓子,色泽黄亮,香脆可口,泡入豆浆后,入口即化,是为绝配。

姚记为世人所熟知的第二样法宝,就是【油条】。他家的油条还有一个特别诗意的名字【荷叶包美人】。

荷叶包美人,上海人也叫“包脚布”,一张薄软的面饼,涂上特制的甜面酱,夹一根油条,就是浪漫的苏州人诗情画意的“荷叶包美人”了。单单吃油条,口感偏硬偏油,软薄的糯米饼完美的中和了油条的口感。微甜的面酱更是丰富了这个组合的味觉感受,让人不禁感叹苏州人在【吃】上体现的惊人智慧。

经典三样还不能少了它:粢饭糕。外脆里嫩,米香四溢。学生时期上学前,妈妈总是叮嘱我们带上2个粢饭糕,饿了就当充饥的零食吃。如今已有十多年没吃过妈妈做的粢饭糕了,一口满满的都是回忆。

还有一样美食,如今在城里已经很难再觅其踪影,姚记的菜单里叫【活珠子】,我们通常叫它【喜蛋】。

很多人分不清,活珠子和毛鸡蛋有什么区别。毛鸡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鸡蛋,而活珠子则是十二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鸡蛋。二者的味道也有较大差别,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鲜美,且营养价值更高。

在这里点活珠子还会给你一碟胡椒粉,受不了重口味的也可以点一份入味的茶叶蛋。不过既然来了,就用对美食的敬意去尊重店家保存完好的这份老苏州味道吧。

后记

姚记豆浆如今已经传到第二代也就是姚金元老先生的长子姚洪才手上。这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对味道和传统的传承。

两代人,一家店,质朴,平凡。正如碗里的那一碗豆浆那般,温和、宽仁。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