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十七君
微信公众号:醒时纪 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以直觉和性情生存。 喜欢一切美好。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公众号联系。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十七君

“疗丧七式”,助你应对人生七大焦虑!|《小学问》

十七君  · 简书  ·  · 2018-02-02 12:55
《小学问》

距离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还有半个月,每到这个时候,朋友圈里除了铺天盖地的哀嚎抢票难,就是各种“如何应对熊亲戚/孩子”、“如何避免去相亲”之类的帖子。

不过,过年回家,难免会遇到几个熊亲戚。他们总爱问你:

做啥工作?赚多少钱?买房了吗?买车了吗?谈男/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准备要二胎吗?……

层出不穷的问题如同子弹一样突突朝你发射过来,打得你满身窟窿。仿佛人生就该如此按部就班,到哪个年纪不做哪件事,就是偏离了自然规律,就是不正常。

于是你发现,在他们眼里你永远赶不上趟,工作上不得台面,理想羞于提及,父母年年老去,生活压力逐年递增。

你开始焦虑。焦虑自己总是被人忽悠,焦虑工资总是涨不上去,焦虑腰上那顽固的游泳圈,焦虑不到deadline 不做事的拖延,更焦虑迟迟遇不到那个对的人……

你想要从书中寻找应对的方法,却发现市面上畅销的都是“成功者的秘籍”,对于不那么成功的普通人如你我,有没有什么像“生活小窍门”那样的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焦虑呢?

《小学问》就是这样一本书。针对时下困扰年轻人的七种焦虑——“被忽悠、穷、低效率、注孤生、小透明、丧”,它从“生活、职场、恋爱、游戏”四大场景切入,提出了七大招式,用微小的、轻松的、易学的方式,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你应对人生的焦虑

“奇葩说”这个综艺节目火爆全网后,马东带领着四位恐怕是中国逻辑最为严密、口齿最为伶俐的年轻人推出了《好好说话》,《小学问》是“说话天团”推出的第二本书,仍然没有讲述什么高深的哲学和空洞的大道理,而是通过分享一些有趣的观点,将聪明人的思维方式分享给读者。


全书一共八章。

第一章是总述,由四位主创邱晨、马薇薇、周玄毅和黄执中分别撰文,讲述了这本书的由来。人什么会焦虑?因为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又不知该从何入手。看着满世界的大神,被灌了一肚子鸡血,却始终摸不到入门的路径,只能在门外干着急。其实,焦虑是人生的常态,我们抗拒焦虑,是因为对焦虑的不理解。《小学问》不止告诉我们如何应对焦虑,更是教会我们与焦虑为友,与焦虑同行

第二章到第八章,针对七种焦虑,分别介绍了“心智防身术、赚钱有术、自律有道、拒绝低效、异性吸引力、不做小透明、直面丧心理”七个“疗丧大招”,一共四十八个小学问。而这七种焦虑,从生活、恋爱、职场到人生管理,几乎涵盖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

“疗丧七式”第一式:心智防身术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然而也有一句俗语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尤其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获取信息如此方便快捷,但同时也有了非常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望文生义”的人,他们拿着半截理论就起跟人辩论,你明知道他说的是错的,却不知道如何反驳。“心智防身术”就是教你几招识破常见思维误区的小窍门。

混迹互联网的人一定对“无图无真相”不陌生,其实这句话隐含了一个逻辑上的重要原则,即“证有不证无”。比如,某某明星被爆出轨,吃瓜群众最为关心的是是否有“实锤”,既然说他出轨,那就必须得拿出对方出轨的证据来。这个时候,明星是不需要证明自己没有出轨的,因为举证责任是在“说有”的那一方。若当事人傻乎乎地出来发声明说自己“没有出轨”,反而会落下口实让人怀疑他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此外,这一章里还提到“偏见”。偏见的本质不是恶,而是懒。为了效率,我们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的正确性。所以,偏见是很难彻底根除的。一旦我们对别人有偏见,就只看得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容易忽视掉很多重要信息。若我们遭遇了偏见,该怎么办呢?与其愤怒地抗议,不如用实力来回应。

“疗丧七式”第二式:赚钱有术

几年前我在一个互联网工作做着一份小文案的工作,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不敢迟到不说,还经常需要加班。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时间就差不多要两个小时。那时,我看到部门领导经常快到中午才出现在公司,公司老板更是悠闲,有时甚至不会在公司露面。当时的我年轻气盛年幼无知,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我们必须准点打卡上下班,而部门领导就可以自由安排上班时间呢?

后来,我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靠体力劳动换取报酬,有人靠脑力劳动换取报酬,还有的人,是靠“风险劳动”和“情绪劳动”来换取报酬。我的上司和老板们看似每天上班十分轻松,其实是承担的员工的负面情绪和公司经营的巨大风险。

想要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就要深入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把脑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劳动和风险劳动有益结合,才能在职场出奇制胜。

“疗丧七式”第三式:自律有道

我曾是个拖延非常严重的人,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完成任务,还美名其曰“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我对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规划,总说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

研三那一年,我尝到了“拖延”的恶果,当时孩子早产,我又面临着毕业,但论文却连初稿都没完成。巨大的压力下,我开始尝试做时间管理。

在效率手册的帮助下,我重新安排了生活中重要的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完成的量,一天天推进下去,最后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我也养成了使用效率手册做计划的习惯,形成了自律高效的生活方式。

那么,使用效率手册是我顺利毕业的原因吗?并不是。效率手册只是工具,在效率手册的帮助下形成的自律习惯也不是我顺利毕业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想要拿到学位证,我想要成为自律的人。这就是“内在驱动力”。

书中还提到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在自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一个“关键他人”,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帮助我们严格管理自己。

“疗丧七式”第四式:拒绝低效

每到年初、月初甚至周初,大家总爱制定计划,仿佛一旦写下来就能实现。然而,一周、一月、一年过去,当初写下的计划最终都流产了,立下的flag统统都倒了。问题出在哪里?难道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吗?其实,是我们制定计划的方式出了问题。

要想制定的计划有较高的完成率,书里介绍了一个SMART原则。即S-specific(具体性原则),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实现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间限制)。

《小王子》中,小王子曾遇到一个商贩,贩卖的是改良解渴药,可以让人不用喝水。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仅仅为了节省时间而提高效率,其实是对时间最大的浪费。时间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真正高效的人,可以用一个时间处理很多事,也善于用碎片时间来处理同一件事。先决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先确定事情的优先级,然后再让时间来配合你。时间是用来分配,而不是用来节省的。

“疗丧七式”第五式:异性吸引力

“爱情最大的魅力,就是说不清楚”。

所以,任何想要通过花招、技巧和套路去俘获人心的想法,最终都会失败。不过,爱情拒绝套路,但在爱情发生前,却可以有一些提升个人魅力的方法。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爱情也是

“疗丧七式”第六式:不做小透明

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没有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似乎都不好意思出门。然而,真正开始在这些平台上运营后才发现,想要成为大咖,太难了!岂止是公众号没粉丝,连精心编辑的朋友圈都没人点赞,这是多么心酸的现实!

书中以广告为范本,分析个人用户如何建立自己的影响力。通常,我们会认为打广告的目的就是卖产品,但为什么那些赤裸裸地卖产品的广告却让我们反感呢?比如几年前臭名昭著的“泻立停”。成功的广告,是以特定用户对产品的特定渴望为重心的,它采用制造需求和满足需求的方式,让用户意识到自己有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望。

比如王老吉的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其实,从医学上来讲,上火是个伪概念。王老吉的广告从吃火锅的场景出发,告诉用户吃火锅会上火,用户意识到这个问题,就会产生“降火”的需求,这样“喝王老吉”就顺理成章了。

要建立个人的影响力,就需要从用户的感受出发,注重对方的感觉,找到感觉上的共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人是重视“亲近感”的生物,无论我们看书、看剧还是就医,都会找身边的朋友或是熟悉的人推荐,就是这个道理。

“疗丧七式”第七式:直面丧心理

曾经,社交平台流行的是热血满满都鸡汤,后来出现反鸡汤、毒鸡汤。为什么曾给无数人以鼓舞的鸡汤不再吸引人了呢?因为,时代变了。在过去,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而现在,“十分耕耘也不一定有一分收获”,付出和收获之间不再存在直接而有效的因果关系。我们付出了努力,却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自然就会陷入迷茫、焦虑、悲观、失望的情绪中。这些负面情绪,需要一个出口,于是,“丧文化”就流行开了。

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丧”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

自我评价——“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工作状态——“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什么叫绝望”

生活方式——“一年四季都在困,只有躺在床上最清醒”

社交方式——“不吐槽,无社交”

生活态度——“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明天和后天的苟且”

而《小学问》中的“疗丧七式”,恰恰针对这五种“丧”提出了解决的办法。无论你是哪种丧,或是“多丧结合”,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武功秘籍,打败“丧心理”,掌握规划人生的科学方法。

当然,“丧”并不是一件坏事,它会督促你对现实生活进行反省,它能带来质疑和反思。如何直面“丧”心理?首先,建立次级控制感,给自己一种能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其次,选择有价值感的事物(比如阅读和写作),重建沉浸体验,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积极情感体验。至于能否变身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个嘛~看缘分啦!

现在,有了这“疗丧七式”,面对焦虑,想必会更加从容不迫了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