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栈

《后来的我们》:回到过去真的就能改变未来吗

阿栈  · 简书  ·  · 2018-05-13 01:03
图片‖豆瓣


电影《后来的我们》由刘若英导演,周冬雨和井柏然担当主演,因《相亲相爱》等作品中的出色表现而颇受关注的田壮壮也在其中担当了一个配角。

既有时下人气鼎盛的小花小生,又有实力出众的老艺术家,加之奶茶刘若英本身具有的感召力与亲切度,使这部电影在宣传时期就颇负期待,首映时期更是场场爆满。但后来却发生退票风波,加之影片本身具有的缺陷,难以称之为一部上乘之作,导致网上出现大量恶评,一度让这部影片陷入困境。

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认为其太过矫揉造作,台词尴尬剧情破碎。

在我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看到和听到很多差评,也许正是因为在看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甚至过度的心理预设,在观影之后,反而却产生了“也不是那么差”的惊喜之感,影片有些地方,实打实地让我感动了。

图片‖豆瓣

《后来的我们》难以称上一部杰出之作,讲述的故事不新鲜,讲故事的方式也不新奇,表达的情绪以及表达的方式都不够贴近现实和亲近群众,难以令人产生强烈共鸣(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矫情),表达的主题则是老生常谈的怀旧与追忆,这些影片的缺陷都很难让这部影片达到出众,但也并非就盖棺定论地将其置于大烂片之列。

影片在演员表演和细节表现上,也都还是有令人赞叹之处。豆瓣有评价说是周冬雨和井柏然的表演拯救了这片,深表赞同。如果主演换成别人,这部本就一般的影片绝对得更降一层楼。

周冬雨和井柏然本身都是属于那种干净清爽的青春类型,尤其周冬雨的鬼马精灵,又有深情脆弱的一面,可爱有趣的同时又惹人怜爱。

这样的女孩,怎么能不成为男孩心头的明月光呢?

图片‖豆瓣

《后来的我们》讲述北漂,讲述梦想,讲述亲情,讲述逝去而无法挽回的爱。

导演刘若英是台湾人,但在表现十年前北漂青年的生活与工作时那种真实感是非常强烈的,可见导演也是下了很大功夫。

影片里方小晓和林见清都是从狭小地方来到北京的青年,各自怀揣欲望和梦想,想趁着年轻在北京轰轰烈烈地干上一场。

在影片上半段,我们看到奋斗在北京的他们孤独而倔强,渴望爱又得不到爱,悲伤又苦中作乐地彼此陪伴,在逼窘的群租房里分吃一碗泡面,在隧道里摆摊卖片,在电脑城里工作,大喊着自己对于未来的野心,这可能是很多北漂青年都曾经经历和走过的道路,因为年轻,所以就算孤独也不悲凉,因为有梦想的希望,所以就算悲伤痛苦也不绝望认输,因为有朋友或者爱人的陪伴,所以就算失败也没有那么可怕,因为有老家亲人的挂念和等待,所以就算漂泊在外也不担心会在这个世上无处可归。

电影以北漂和春运作为叙事的背景,使这个故事本身就带着一种漂流和匆忙的质感,只是主人公在看得见的空间里彷徨,而故事在触不到的时间上失落。

在我看来,影片的背景设置是成功的,年代的还原度和北漂的表现度都达到一定水准,很有真实感。

再来说说影片的爱情故事。其实这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备胎男在长情陪伴下感动女主获得芳心,两个孤独的北漂灵魂彼此慰藉,在狭窄窘迫的群租房里有情饮水饱,度过了一段贫穷而快乐的时光,最终爱情难敌现实,两人还是分道扬镳。

影片的爱情发生其实类同于《甜蜜蜜》,也是两个远走他乡在香港奋斗的青年男女,本来是互相作伴的朋友渐渐发展出了爱情,就是女主人公的设置都有点像,都是带着点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男生个性,会为了自己的欲望和目标勇敢追求。

但在《甜蜜蜜》里,两人之间的感情更为深重悲沉也更具感染力,先是百般克制和隐忍,然后又在各种曲折里经历命运弄人的错过和遗憾,最后的重逢就显得尤为动人。

《后来的我们》在这份感情上就更为简单和直接一点,方小晓由之前到处狩猎北京男人到接受林见清这个转折的处理其实是不太够的,毕竟方小晓在影片开始时的人物设置上应该是一个有野心有欲望的女孩,她有强烈渴望物质的心,选择林见清对她而言应该是百般思量之后的一个艰难选择,为了真心放弃了物质,也就更突显林见清对她的重要性。否则凭她的聪明,早就能意识到林见清对她的感情,要接受她早就接受了。

影片最让我喜欢的地方,其实是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之后过的那段幸福生活。

方小晓的机灵逗趣,林见清的开朗活泼,让他们的这份青春恋爱在北京街头显得那么美妙可爱。那几场恋爱戏我全程都是姨母笑,方小晓对沙发的执念,林见清像抱小孩一样抱着方小晓,还有两个人一起在昏黄拥挤的出租屋里吃泡面,真的太有爱了。

而后是预料之中的转折,林见清因为工作的不顺而对梦想产生焦灼和怀疑之感,脾气愈加暴戾,打架酗酒,冷淡方小晓。

影片在这里渐渐进入后半段,其实后半段也是影片问题比较多的地方。

似乎很多爱情片都很难讲清两个人分手的原因或者离开的缘由,也许这本来就不是一个讲得清的东西,感情很多时候是不讲逻辑的。

但尽管如此,既然是讲述一个故事,至少要呈现出一种不得不如此的无奈之感。

如果说林见清与方小晓的第一次分手还可以理解为是林见清对未来对成功的焦虑和恐惧逼走了方小晓,那在林见清成功之后,他与方小晓的第二次分别就显得有点奇怪,方小晓认为林见清一直没有懂过自己,但是林见清好像并没有做什么伤害方小晓的事,他只是想用房子来满足方小晓最开始的愿望,也是一心一意想让方小晓过上好生活,也许言语上有点激烈,可不至于让方小晓就直接离开了,毕竟他们之前那么苦的日子都一起熬过来了。

个人觉得在这两次分手的剧情处理上,还可以更渲染一点。

图片‖豆瓣

影片在处理林见清与方小晓感情变淡上,有些细节和镜头设计也是很打动人的。像林见清和方小晓两个人一起走在马路上,两人之间隔着一大段距离,显示着一种疏离感,与之前两人如胶似漆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还有方小晓在离开林见清之前一个人吃面,对着林见清的背影说“我给你留了半碗面”,也与之前两人一起亲密地吃面构成反差,引人伤感。

电影叙事是采用一种倒叙的手法,十年之后的林见清与方小晓偶然于飞机上重逢,由于飞机延误两人在一个房间内回忆往事。这个构思其实是没问题的,现时的叙事采用黑白画面也是很有意思的,但放在影片里,却变得很尴尬。

我觉得电影在回忆与现时之间的镜头转换上其实是很生硬的,导致回忆与现时连接得有点奇怪。

还有两个人的叙旧话语,也很尴尬,虽然我没有这种与前任聊天叙往的经历,但我想应该不至于会开放到一起聊当年上床的一些细节啊,这就显然带有了某种倾向性了。

这也是电影被骂三观不正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前任偶遇两人一起叙叙旧没什么,但如果两人这样暧昧试探每句话都潜着旧情复燃的火花的话,对于现任来说就是极大的背叛和伤害了。电影想表达的是一种感情的错过,但到后来却有一种表达“此生唯一真爱已走而我只能继续苟且偷生在黑白世界里过活”的无奈。其实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图片‖豆瓣


最后父亲的家书是一个大泪点,但在这个泪点里我也有一个难以接受的地方,就是讲到父亲以为自己握着的林见清妻子的手是方小晓的手的那个地方,很为林见清妻子感到难过。

如果林见清真的只爱方小晓,他就应该像《甜蜜蜜》里的男主一样一直等待和寻找,既然他娶妻生子了,说明他也没有爱到此生难忘的地步,但在重逢时又表现出此生唯爱的情绪。其实他追忆的,究竟是真实的方小晓,还是想象中的方小晓,已经很显然了。眼前的生活总是苟且的,回忆里错过的爱总是最具诗意的。

现时里林见清与方小晓有一段对话其实挺引人思考的,林见清说了很多个如果,方小晓一一否定:如果他们结婚了,林见清一定出轨不下十次了;如果方小晓没有离开,也许林见清就没法成功了;如果那次方小晓没有走,他们下一次也还是会吵架打架闹分手。

这样看来,方小晓似乎比林见清更看得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人生的错过和遗憾只是某一次离开或者某一个错误导致的后果,以为要是回到过去消除那个瑕疵就能够改变未来的面貌,弥补缺憾获得更为完满的现在。

而这其实小看了命运的错综复杂,某些缺憾看起来只是一个浅浅的洞坑,但在人生布局里很可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在想象里以为回到过去进行填补就能润滑未来,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只是诱人的假象而已。

在电影《蝴蝶效应》里,主人公每一次的弥补都显得那么徒劳,事情总是变坏了,只是坏的方向和程度不一样而已。对很多遗憾、错过和悔恨,其实也是如此,不管我们做什么,我们以后都是会后悔的。另一方面来说,也正是因为以后都是要后悔的,那么至少别让现在就后悔吧。

很想吃粘豆包啊233333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