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半拢摇光

以何报德呢

半拢摇光  · 简书  ·  · 2020-11-18 20:56


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就是以德报怨。

反正我这个心胸狭隘的小人是理解不了的,我凭什么轻轻放下那些怨和恨呢?

别说,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不直接点呢,有仇就该当场就报,何必扯什么有的没的。

不过呢,我这里说的仇呀,恨呀,当然都不是什么严重的狗血情节,我这么一个社恐,都已经自动减少不必要的交际了,与人不深交,自然称不上有什么刻骨铭心的仇怨了。

虽说,生活里总会遇到一些令人无语的人和事,不过,生气和愤怒要么当场就有反应,要不就冷静下来,暗暗吐槽一阵子,也就过去了。

我始终坚持这种看法,别生气,特别是不要为了一个不重要的人而生气,不值得。


今天课堂上,老师又讲了他当记者时遇到的很多事,可以说又一次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暴露在我们面前。

怎么说呢,我还挺喜欢听这些的,我知道这个世界有光明,也有黑暗,不过一般来说光明掩饰了那些阴影。

校园终究是象牙塔,虽说也是一个小社会,不过相比真正的社会,这儿还是相对友好的。

我身边几个同学都不太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因为觉得他每次都在暴露这个社会很多不好的地方,大概不喜欢经常被泼冷水吧。

今天和一个同学吃饭的时候,正好就谈到了今天那位老师课上的一些内容,在我努力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我想她大概还是不认同吧,她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后面回到宿舍时,我在想,我是不是又多嘴了,讲那么多有必要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很正常,何必一定要别人接受自己的看法呢?

况且,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多言。

我可以说,今天中午的我绝对话痨附体了,真叫人后悔!



回到正题,我会想到写何以报德这个问题,还是因为老师提到的 “彭宇案”,如果正义要被惩罚,谁还敢正义呢?

他说,自那以后,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了,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变冷漠了,可这又能怪谁呢?

那些寒了人心的恶人吗?还是相关法律与制度呢?还是那些冷漠旁观的旁观者呢?

又想起了某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如果善良被恶人利用,如果正义无法得到奖励,反而似乎成了一种错,谁还敢扶人?谁还敢见义勇为呢?

寒了的心难以再热,社会的冷漠暖不了。

孔子一直都不鼓励拾金不昧,做好事凭什么不能被奖励呢?

如果说要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呢?

只有正义被奖励,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他人,这才是真正该做的。



我室友说,我很容易被洗脑。

大概是,每次在这个老师的课上,我依然兴致勃勃吧,像个异类,这个老师会说很多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些不好的地方,但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是存在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并不代表我们不爱这个国家,我始终觉得, 有爱才有恨

因为爱这个国家,所以才希望它变得更好,不然,操心这么多干吗?

一直希望它变得更好,所以才会在意那些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可以改变。

爱国不是口头说说,国家也不指望你做多大的贡献,真的,能做到 不给国家添麻烦 ,咱就很成功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