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柠檬时钟
懂它的语言是热爱电影的第一要义。 (公众号:第七电影苑)
今天看啥  ›  专栏  ›  柠檬时钟

看陈可辛的《三分钟》,看广告背后“越来越懂你”的iPhone

柠檬时钟  · 简书  ·  · 2018-02-04 12:29

导演们拍广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大导演拍广告往往出手不凡。陈可辛的《三分钟》以几何级增长的热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一开始我并没有把一个7分钟的短片当成单纯的广告来看。

这也不是第一部用iPhone拍摄的影片,《寻找小糖人》(部分)《橘色》《波澜万丈》《失心病狂》(尚未上映)都是先行实践者。提起这几部电影,大部分时候的反应仍然是“iPhone拍摄”,仿佛iPhone有一种魔力,是可以替代一切摄影设备的首选产品。

问题是,电影本身的寓意和技巧似乎都被抹去了。除了导演马利克·本德杰鲁的离世和罗德里格兹的音乐代替了iPhone拍摄的话题,使人们开始关心拍摄《寻找小糖人》最初的目的,其余几部电影均没能逃出拍摄器材所带来的意义覆盖。

但对于陈可辛来说,失掉电影本身的意义,是永远不会发生的事情。

陈可辛诡得很。作为列车员的母亲在停靠站和儿子见面,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及其平实自然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生活的点滴写照,从相对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原型,熟悉的生活经历,拉近了观众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春运是春节前的头等大事。每一帧镜头似乎都是从我们身边一点一点抽离出来的,拥挤的人群,堆放的行李,随身携带的大葱和馒头,看上去是粗糙的生活,可车厢里满是快乐和幸福。这种细节的捕捉,是中国导演有别于任何其他国家电影人的地方。

三分钟的时间有一半是在拥挤和维护秩序中度过的,另一半,是孩子背诵的乘法口诀表。学会乘法口诀 → 考上好学校 → 和妈妈一起生活,这就是短片中丁丁的梦想,它有着世俗不可避免的功利,但又很真实。

直到最后,iPhone的商标出现,才让人回过神来,记起这其实是iPhone X的宣传片。

春节时的团圆,比之前李宗盛演绎的过年歌高明了许多。

虽然颇有深意地取了“乐”这个多音字,但总比不上绿皮火车上的苹果标志更有冲击力。广告的本土适用性促使着广告商们不断探索与变化,事实上,近几年一些国内外大厂商在广告制作时越来越趋于欧美化:欧美明星 + 动感BGM + 概念。关于概念,稍举一例。

前两年挺亮眼的一个广告:

Adidas不老老实实拍运动,讲这些唬人的干什么?太粉、太浮夸、太娘、太man,是不同人的态度,正是这些独立精神存在,才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Adidas是一个运动品牌,作为运动厂商,它已经足够优秀;同时作为一个时尚代言人,它所代表的彰显个性的精神是独立于品牌圈的支柱,正如“这就是我”。

iPhone从前的广告片,比谁都欧美。故事可以没有,台词可以没有,甚至品牌名称都只在最后一秒才出现。以至于回想之前的广告,脑子里全都是流畅的BGM和绝妙的布光。

(iPhone5)
(iPhone5s)
(iPhone5s)

以一系列场景展示iPhone在拍摄、音乐播放、运动计算等方面的功能。效果好不好,看镜头美不美就知道了。甚至连演员也都是全球化的:黑皮肤的,白皮肤的,黄皮肤的,串联下来可以投放至好多国家而不会有歧义,但也因此少了些特色的东西。在以往的iPhone广告中(内地投放部分),大部分都属此类。

直到《三分钟》出现,才能明显看出iPhone变了,变得更接地气了,变得有故事了,变得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了。或许在手机型号选择上还是会有争议,但这一次的广告片,我站iPhone X,毕竟没有人会拒绝团圆时刻的幸福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