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Ent
果壳网的主笔。通常来说豆瓣是用来吐槽的里人格,但写了正经文章也会往这里贴。重度冷笑话患者。中度社交恐惧。古生物学既不是生物学也不是考古学。最喜欢的现生非食物是 Murex pecten。害怕大氧化事件、地幔柱和仙女座星云。"如果你不觉得科学很简单,那是你没意识到生活有多难" ——篡改自冯诺依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Ent

这个天外来客的图片,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想象

Ent  · 豆瓣  ·  · 2017-11-27 23:12

这是上个月观测到、刚刚得到论文确认是来自系外的小行星,1I/ʻOumuamua。 这个图片是它真正的模样吗?这是一艘包裹岩石伪装外壳的飞船吗?

友情提醒:看右下角。

嘛,Artist's Concept。作者是欧空局的艺术家Martin Kornmesser,他画了很多这样的图。

(btw,论文是欧空局ESA发的,这世界上并非只有nasa一个天文组织。)

其实,对这颗小行星的真正特点,我们知道得惊人地少。别说这么细致的岩石纹理和形状了,我们就连它的大小都不能真的确定。欧空局的论文计算是长度800米,而NASA各种渠道给的公开估算却都是400米。

为啥?

因为它太小了呀!

就算近在太阳系里面,长度800米也跟没有差不多……

要是我们看个长800米的东西能看得这么清楚,那我们干嘛还要送新视野号去冥王星,送罗塞塔去67P,送卡西尼去土星……在地上直接看了多好。

哦,我们有哈勃。哈勃倒是能看到很远很远的东西,快要到宇宙尽头了,但人家看的东西多大呀,深空场看到的可都是整个整个的星系。(以及,发现这个小行星也没有用哈勃。哈勃在太空中,要旋转起来又慢又费能源,所以几乎都是指定了具体目标再去看,而不会大范围巡视寻找新东西。)

但这么点的小行星,不管你拿什么去看,都是一个小光点。

Pan-STARRS1拍到了轨迹(a),大家以为是彗星来着,用CFHT仔细看了(b)发现并没有彗尾。

等等,如果只是一个小光点的话,这艺术家脑补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倒也没那么多。我们相当有信心地说,这玩意儿长宽比大概是10:1。

凭啥?凭这个:

这东西叫“光变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天体在怎么变亮变暗。这是我们观测这些小不点儿最有力的武器了。

一个小行星,自己又不发光,怎么会变亮变暗呢?因为太空中(1)东西不均匀;(2)东西在旋转。小行星虽然只能被动地反射太阳光,但它转到不同位置的时候反光一定会有那么一点差异。只要看一下它变化一圈用多久,就能知道它自转的周期了。对于ʻOumuamua,我们十分精确地计算出,它的旋转周期是7.34+-0.06小时。

问题来了,ʻOumuamua的光变曲线是个奇葩。它变得太多了,足足变了2.5个星等。星等这个东西的规矩是按照指数来,5等差100倍,1等差100^1/5倍,2.5个星等,那正好差10倍……

所以,要么这个小行星不同位置的亮度差得非常大,要么这个小行星形状很奇葩,或者两者都有。

不过,从光里面还能分析到它的颜色特征。看起来它的颜色和很多日常小行星没什么区别,而且也很均一。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它的不同表面有特别大的亮度差异,那就只能认为说,是它的形状太奇葩了。

虽说奇葩,也不能奇葩过分,乱画一气。别忘了这个小行星还在高速旋转,7小时一圈呢,形状太诡异的话就会把自己甩开了。综合考虑的话,把它画成一个雪茄形状,长是宽10倍的近乎椭球的天体,的确是最合理的方案。

最后的问题就是这玩意儿到底有多大。这种小光点的大小是不可能直接测量的,不过我们知道亮度。光有亮度也没用,同样大小的东西,一面镜子就比一块石头亮很多。幸运的是,太空中不会无缘无故飘出来个镜子,而这个小行星不管怎么看,除了形状之外别的特征都和我们熟悉的小行星差不太多。所以,合理地假定它的反射率是0.04,就算出来长800米宽80米这个数字了。

这个反射率是假定,你要是多一点假定成0.06或者0.08,别人也不能说你什么。大概nasa的数据就是用了不同的反射率得出的(他们没论文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数量级都是这个数量级,差不了太多。

所以!我们知道它的长宽比是10:1。我们知道它最可能是个雪茄形状。我们知道它表面色彩偏暗红,和已知小行星差不多。

剩下的嘛……都是Artist's Concept。

最后附送一个诀窍。如果一个天体的图片(地球景色不算哈),前景里有东西,背景里还有浩瀚星空,那不敢说100%,至少99.9%是艺术家想象图。

为啥?

证明留作读者练习。

also, 还是xkcd黑的比较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