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吴伯符

“反思”的本质就是切换场景

吴伯符  · 简书  ·  · 2019-01-23 06:19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反思”的本质就是切换场景,每天都在做反思日记,为什么反思能够把经历变成我们的智慧呢?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切换场景”,举个例子,你去录了个电视节目,录完之后,你却不敢看电视的播放,因为你抽身出来立即发现你录的节目有好多你不忍直视的东西。你拍完之后还有勇气去回看,就是“切换场景”。

围棋当中有一种说法叫“复盘”。在对局中的时候,自己有胜负心,有纠结,心态会影响自己的棋路。但是在复盘的时候,结果已经出来,我们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就是切换了场景。让你的思维重新回到当初那个场景当中,实际上复盘的时候,你已经在另外一个场景当中,这样就更容易识别那个场景下你的所作所为。所谓旁观者清,反思就是让你在时间维度上的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德鲁克老先生有个痛苦的经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会管理自己、很能节约时间、工作效率很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跟秘书说,“你记下我每天每个小时干的事情,然后给我看”。结果德鲁克看了秘书的记录以后简直不能相信,他发现自己竟然是效率那么低的一个人,有大量时间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

连管理学大师都是如此,我们能怎么做呢?就可以去用到记录时间的工具,比如atimelogger,让这个软件小秘书来记录时间,再进行“反思”,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下一步行动】

“临事之痴迷”和“事后之悔悟”都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运用切换场景的效益,让反思成为自己的加速器,反思日记继续精进。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