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七月的岛
记录生活,分享心得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七月的岛

说一说早教班

七月的岛  · 简书  ·  · 2020-12-29 23:47

今天带伊伊去另一家早教班试听,家附近的“乐融儿童中心”,伊伊17个月,算下来我们去过的早教中心也有7个了,2个在老家,5个在北京,办了卡的有两个,试听过的有5个,还有1个在商场路过时看看,另1个去了没赶上上课,做了个测评。

这个体验数据并不算大,不过我也颇有一番感受可以写写。


先说今天这家吧,按说我是有意愿再给伊伊在这里办一个的,作为另一个早教班的补充,因为他们的销售人员给我介绍时着重让我去体验感统课,说这里的感统课很有特色,90分钟,里面还有小饭桌礼仪的环节,我听了也非常感兴趣。平时常常自己带孩子,我很想给伊伊多一些热闹点的可以和别的孩子交流玩耍的机会,别的早教课一般都是45分钟,这个时间这么长也激起了我的好奇,于是,约好了今天上午10点去体验。

这个位置是很好的,就在科学技术馆对面,奥森旁,这边的街道都是宽敞、整洁、安静,他们是一栋楼的半个底商,两层楼,里面有大大的落地窗,阳光而明亮,我想孩子在这里面玩耍会很愉快,只是两个小时后我出来,想的只是白瞎了这么个好地方。

到了二楼的感统教室,孩子们都已经开始了,今天来的有6个宝宝,我们进去赶紧也挨着别的宝宝坐在地上。坐下后,伊伊就好奇的盯着老师看,而我开始打量起了这间教室。

教室和“金宝贝”的比起来,大了得有1/2以上吧,中间是空地老师带着孩子和家长们坐在这里,周围有柜子、滑梯、爬架,围了有一圈,这些东西每个早教班都有,没啥稀罕之处,教室虽大,却不咋注重细节,有种大而空旷散乱的感觉,唯一特别的就是教室里面有明亮的窗户。

我去的时候老师正在用英语说着她戴着的太阳镜、遮阳帽,还有小扇子,讲完后两位老师撒了一地的这些东西让孩子们捡起来分别放到不同的收纳筐里,然后一起站起来走走圈跳跳舞、戴上手摇铃跟着音乐打打拍子,接着是看投影放出的几只金鱼跳进鱼缸再跳出来,用这个来给孩子们讲解“in”和“out”,再然后是往存钱罐里塞硬币、让孩子们跳到海洋球里再跳出来,这些据说都是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这个”in“和"out"主题的理解,最后是小饭桌礼仪和独立探索玩具的时间。

小饭桌礼仪就是小宝宝们都围坐在桌前,老师坐在对面,先是家长给宝宝们喝水,喝水后老师会把水杯都收走,给宝宝们发围兜和纸巾,戴好围兜、擦好手和面前的小桌子,老师会给每一个宝宝发一只小碗,然后是分发食物的环节,一个一个的来,可以说要也可以不要,吃了以后还想要可以和老师说”more",据说这个活动是为了培养宝宝们的纪律、耐心,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独立探索就是在地上放一些玩具,宝宝们自己随意去玩儿,看他们怎样选择、探索,以及如果遇上了其他宝宝也喜欢一样的玩具会怎样解决。

我们也上过一些课程了,按说看起来这些环节安排的也没啥不妥,似乎早教班的课程都是大同小异,就是老师带着孩子们玩儿么,说好听一点,每节课、每周、每个月都有个什么主题,他们管这个叫系统。

不过真的感受下来,差别还是真真的大。

我也问自己,这个差别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有的课或者有的老师,我上了一次就坚决的跟着她,有的,我只想和她赶紧say goodbye.

今天的这个,就是我不想再理的那个。

暂且先放在这,说说另一家。


积木之家,我是无意中在大众点评中看到的,被照片里两层高的大厅玻璃屋顶洒下的阳光和阳光下的绿植还有吊床所吸引,回京后便约了体验课。但时间关系,体验课没有赶到,于是给我们约了一节测评。

所谓测评,就是进到一个小房间里,他们称之为“测评室”,一个他们所谓的专业的老师在里面问你几个问题,问孩子几个问题、逗逗孩子,给他拿个球,让她捏捏耳朵、指指嘴巴、拿几个玩具看她怎么玩儿,再放个音乐看她跟不跟着动起来,盯着电脑看个小动画片,然后给你出个长长的报告,再无比正经认真的给你讲解,这个几分差在哪里,那个几分什么原因,你该怎么做,你该注意什么……

经过了这个“测评”,我对尝试体验一下他家的课也没有半点兴趣了。


以上两个早教班,倒是有几个共同特点:

首先,环境很好,空间很大、很宽敞,有阳光洒进来,装修都有小清新的风格。

第二,他们都自称课程丰富,而且有半托班。

第三,似乎都是国内的品牌。

第四,都自称专业,但都谈不上真的专业。

其实我仅在一家里试听了一节课而已,要说他们全都不专业,似乎有点偏见,但一个妈妈这方面的直觉是可以信赖的,毕竟每个员工都或多或少的会带有他们那里文化的气质。


先说今天体验的“乐融”,概括下来,就是两个老师在我眼里就像两个机器人,不亲切、没什么感情,虽然或许他们已经尽力了,可我都想离他们远点,更不要说博得孩子的喜欢。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互动、缺乏家长与孩子共同的全情投入、没有对每一个孩子特别的关注与鼓励,他们冷冰冰的说着一个个指令,严肃的提醒孩子所谓的规则。我能感受到他们关注环节甚于关注孩子本身,她们想的更多的一定是上完课而不是如何上好一节课。

再说接待我的销售,更是可以用蠢来形容,当然她一定自己不那么认为。因为她几乎是用教育的口吻在和我对话的,她在对我们的情况一无所知也没有主动问询的情况下一个劲儿的告诉我孩子有点认生所以我必须要为孩子报早教班,告诉我必须要重视孩子的大运动来这里上感统课以及感统课是什么她们的感统课多专业,必须要注意培养她的社交,不然她到幼儿园一定很难适应……

这让我想到了那个给我们做测评的人,不过她不是这样自以为是的口吻,而是另一种苦口婆心,像一个特别想为你好的老师。

我想她们的问题在于,把自己摆错了位置,没有教育别人的能力,却得了教育别人的病,销售把自己当成了老师,测评的”工作人员”凭着十来分钟的接触和机械化的流程把自己当成了‘分析顾问“。


这两个地方都被我pass掉了,不需要再去看他们的老师,因为从这些细节里就能感受到他们并没有专业的文化、注重细节的文化、懂孩子的文化,不过是照葫芦画瓢,学个样子,但没学到精髓,早教这件事情在她们做来,是一件营生,却没有使命。

而我理解的早教,必须有使命感的地方才能做好,因为早教不是一个学堂的缩小版,不是说为了去系统的学习什么知识、懂得什么纪律,不是什么为了2年以后上幼儿园可以减少分离焦虑很快适应而从现在就开始做准备遵守那些条条框框,这些事情即使做也不是靠一周两三节的早教课来解决的,而是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养成的。

早教中心是家庭环境的一种补充,家里做不到的事情,才需要到那里。

我们的家庭环境单调,所以我需要去丰富扩展孩子的生活,早教中心虽然只是选择之一,我们还可以去游乐场、动物园、商场、展览馆以及各种对她来说新鲜的地方,但持续而稳定的早教中心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的课时,这里将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在家之外最熟悉的地方。

可以说,选择早教班,就是在选择孩子幼年时期的另一个家,一个有更多小伙伴儿更多朋友的“家”。

“家”是提供安全感、给人关爱,让人感觉被需要、被喜爱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要有温度,空气中流淌着温暖。

一个感受不到温度的早教中心绝不可能谈得上有使命感,而没有使命感的早教班也绝对做不到有温度。

因为温度无处不在,同一个房间里,站进去就感受得到。


再说我们已经去过几个月的“金宝贝”,去之前只是听说那里的“音乐课”很出名,去试听了一次果断办了卡。我们挺喜欢去那里,虽说谈不上完美,但有了别家的对比才发现,那里确实谈得上专业,至少他们的使命渗透到了细节里,确实在那里能感受到温度、友好。

我们去的是一家商场店,那儿并没有明亮的落地窗,或是高高的天花板,谈不上多么的宽敞明亮,但灯光都是暖色的,地上铺的垫子是橙色的、软软的,无论躺上去还是坐上去都舒舒服服的,每次进门都会有人亲切的招呼我们,一边笑着说”伊伊来啦“一边给我们测体温,看到有需要时会主动的来帮忙,会逗孩子们玩儿和孩子们打招呼,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亲切而友好。每隔一段时间去都会发现里面的装饰有了变化,万圣节的、圣诞节的……到什么节日就会营造什么样的氛围,放的音乐也都欢快悦耳一般都是音乐课上的主题音乐。

更重要的是老师,虽然不能说每一个我都是很满意,但至少还没有我不喜欢的,倒是有两个我认为非常好的。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最重要还是老师的亲和力、爱心,是不是真的有关注宝宝,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给予鼓励和帮助。这些都是渗透在细节里的,才是判断一个幼教老师是否专业的所在。她在教什么、玩什么游戏,如果没有感情,换了谁都可以做。


虽然“金宝贝”在这方面也算是领先了,但另一个“美吉姆”似乎也差不多和他平分秋色,虽然我没去过。

有时我会想,作为一个家长,我希望他们还能做到什么,如果他们做到了什么,将能收获更多家长的心?

他们是有用心,但还是不够。如果他们能做到比一个家长还关注他们孩子的成长、在一次次课程中的表现,至少在形式上,那么没有家长不会爱他们。

之前每节课下课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张作业纸,上面印着这周的主题音乐、歌词,还有一些家长陪孩子玩的小游戏,可以在上面由家长记下孩子在课上的表现。而如果这张纸是由老师来填写,并给每一个宝宝做一份档案,每一节课的记录都放在里面,每逢节日和活动都给宝宝们拍照留念也放在档案里,到了课时结束,把这份档案和一张毕业证书送给每一位宝宝,在每一次的交流中了解各个宝宝的特点、喜好,偶尔送出一点用心的小惊喜,怎么可能不俘获每一个妈妈的心?

而从这里开始,就种下了一个种子,孩子未来有需要的地方,只要这里一样能做的好,妈妈们一定会愿意想着这里。

不过早教虽然现在已经很普遍,但依然只是在起步的阶段,仍然在摸索,现在的确只能是一个补充,带孩子去玩一玩、乐一乐。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