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园
哲学是爱智慧, 爱智慧乃是对心灵的驯化。 这里是理念的在场、诗意的栖居地。 关注哲学园,认识你自己。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哲学园

意识研究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两大意识范式的交锋

哲学园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7-01 22:45
    

主要观点总结

整合信息理论(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与计算功能主义在关于意识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上存在争议。IIT认为意识是结构而非功能,强调意识的体验是主观存在的,且需要通过内在视角进行解释。近期,124位科学家联名批评IIT为“伪科学”,而该理论的创始人及其团队则回应说,这实际上暴露了计算功能主义范式的危机。IIT提出了一系列公理,试图以客观、可验证的方式解释意识的存在和性质,并强调意识与智能可以分离。同时,IIT与计算功能主义范式在关于AI的伦理和人类自我认知的根本问题上存在冲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整合信息理论与计算功能主义的争议

整合信息理论(IIT)与计算功能主义在关于意识的本质和起源问题上存在争议。IIT认为意识是结构而非功能,强调意识的体验是主观存在的,且需要通过内在视角进行解释。近期,124位科学家联名批评IIT为“伪科学”,而该理论的创始人及其团队则回应说,这实际上暴露了计算功能主义范式的危机。

关键观点2: IIT的公理和解释

IIT提出了一系列公理,试图以客观、可验证的方式解释意识的存在和性质,并强调意识与智能可以分离。这些公理包括内在特质、特定呈现、整体存在、明确界定和结构构成。

关键观点3: IIT与计算功能主义范式的冲突

IIT与计算功能主义范式在关于AI的伦理和人类自我认知的根本问题上存在冲突。IIT强调,即使AI在功能上与人类相当,它也不应该被视为有意识的。

关键观点4: IIT的实证研究

IIT的研究方案旨在阐释体验特质,基于最终公设——组合公理。通过扰动探测大脑的反应来进行验证,并提出多项可验证的预测,包括关于空间体验、时间流动感以及物体形态、颜色等品质的体验的预测。

关键观点5: IIT的未来研究方向

IIT的研究计划还致力于确认哪些神经基质及其关联的因果结构能够解释主观体验,以及这些体验如何与一般概念与特定特征联系起来,包括颜色或声音等质感的感知。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