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我国科学家提出新型对二甲苯合成工艺。安徽工业大学曾杰教授团队与日本富山大学椿范立团队合作,使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直接合成对二甲苯,并创下单程时空收率的世界纪录。该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发表。这一新工艺有望为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工艺提供替代方案,并拓展到其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体系中。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复合催化剂的研制
研究团队使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通过多步串联催化过程成功实现对二甲苯的合成。
关键观点2: 对二甲苯的合成方法
该工艺使用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水制氢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直接制备对二甲苯。
关键观点3: 新工艺的优越性
新工艺创下单程时空收率的世界纪录,使用1000克复合催化剂持续工作一天即可获得1000.8克对二甲苯,远超现有科技文献记载的性能水平。
关键观点4: 新工艺的应用前景
新工艺有望在实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为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工艺提供替代方案,并拓展到其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体系中。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