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于基金申请中的预实验设计要点,强调预实验在基金申请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预实验的比例控制问题、与前期积累的区别、后续研究方向的确定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预实验的时间安排和进度控制。
按照理想的时间规划,申请2025年的基金需要在今年9-11月份完成选题和前期工作。虽然时间紧张,但做好规划仍有可能完成。
关键观点2: 预实验设计中的比例控制问题。
预实验内容过少或过多都不行,需要找到“安全范围”。太少会得到数据对科学假说支持力不够的评价,太多则可能被认为项目已基本完成,不需要继续资助。
关键观点3: 预实验与前期积累的区别。
预实验不同于前期积累,前期积累主要是申请人之前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展示,而预实验则是针对新的研究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关键观点4: 项目科学假说的合理性说明。
对于基础一般的申请人来说,在预实验部分对项目的科学假说有一个完整说明尤为重要。科学假说应包括多个环节的支撑数据。
关键观点5: 后续研究的方向确定。
预实验只是为假说的其中一条路线提供依据,真正确定一个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许多“分支”路线的可能性,从而补充、完善项目假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