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月份,AI技术在语言模型、图像、视频、音频、3D、具身智能、Agent、Coding和应用等领域均有显著进展。其中,语言模型方面,GPT-5和开源的GPT-OSS系列发布,但并未带来质的改变;图像领域,Qwen-Image被Nano-Banana超越,预示图片编辑领域将被AI接管;视频领域,数字人模型更新加快,但基础视频模型变化不大;音频领域稳步前进,但仍有小瑕疵待解决;3D领域分为单物体生成和世界生成两个方向,均有进展但难定胜负;具身智能进展缓慢,核心模型尚不成熟;Agent向多Agent协作演进,AI浏览器赛道降温;Coding领域呈现三个趋势:Agent云端化、终端化和交互模式进化;应用方向,国内外公司风格迥异,国内注重产品功能加AI,海外注重集成和数据共享。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语言模型
8月可谓语言模型的集中更新月,OpenAI发布了GPT-5和开源的GPT-OSS系列,Claude上线Opus-4.1,DeepSeek推出混合推理模型V3.1,国内厂商也发布了各类开源模型,但新模型问世并未带来质的改变,模型能力提升的边际价值持续递减。
关键观点2: 图像
Qwen-Image被Nano-Banana超越,预示图片编辑领域将被AI完全接管,门槛降至极低,甚至可能免费普及,我们或将迎来一个90%的图片由AI生成的互联网。
关键观点3: 视频
本月数字人模型更新与开源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基础视频模型变化不大,数字人技术的成熟将催生出海量的AI商品讲解员与AI主播,但问题是我们真的想看那么多数字人吗?
关键观点4: 音频
音频领域稳步前进,但仍有小瑕疵待解决,如情绪控制、音色一致性、多语种的自然度等,Nano-Banana的出现将解决这些问题,催生新的应用。
关键观点5: 3D
3D领域分为单物体生成和世界生成两个方向,均有进展但难定胜负,尤其是在垂直领域,针对特定任务的小参数模型潜力远未被挖掘。
关键观点6: 具身智能
人形机器人的进展依旧缓慢,其“大脑”——核心模型尚未成熟,英伟达Jetson Thor开发套件揭示了其本质,但现有AI算力不足以支撑人形机器人的全部需求。
关键观点7: Agent
通用Agent向多Agent协作演进,AI浏览器赛道降温,Claude选择推出的是浏览器插件,这可能对其他厂商的战略方向产生影响。
关键观点8: Coding
AI Coding领域呈现三个趋势:Agent云端化、终端化和交互模式进化,如JetBrains推出的跨行自动补全功能和Claude Code的解释性编程教学。
关键观点9: 应用
应用方向,国内外公司风格迥异,国内公司注重产品功能加AI,而海外公司更注重集成,商业上,国内巨头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用户来说,或许是在悄悄夺走他们的选择权。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