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CS美国化学会
美国化学会拥有15万余名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学会之一。ACS作为权威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全球化学企业、化学家、化学工程师和相关人员的职业家园。
TodayRss-海外稳定RSS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ACS美国化学会

Nano Lett. | 超高镍正极与LaCl₃基电解质的界面失效机制

ACS美国化学会  · 公众号  ·  · 2025-01-11 09: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研究了LaCl3基固态电解质与超高镍正极之间的界面失效机制,揭示了界面电化学降解和物理接触失效的原因。研究通过三电极测试装置和多种分析测试技术深入分析了界面特性的演化过程,发现了界面阻抗增加、物理接触丧失和活性氧释放等问题。这些发现为理解并克服全固态锂电池中正极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未来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全固态锂电池在安全性方面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有显著提升,且使用超高镍正极以提升能量密度。氯化物电解质与超高镍正极匹配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但循环性能受电解质与正极之间界面失效的影响,尤其是高电压下的界面问题仍是关键障碍。

关键观点2: 研究亮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教授、殷逸臣博士和上海交通大学梁正教授团队揭示了LaCl3基固态电解质与NCM92正极界面失效的多重机制。通过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深入理解了界面电化学降解和物理接触失效的原因,为克服界面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研究团队使用了三电极测试装置、弛豫时间常数(DRT)、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等分析测试技术,对界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观点4: 重要发现

研究发现高截止电压下,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显著增加,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界面物理接触丧失,伴随高压下活性氧的释放,加剧了界面化学降解。通过ToF-SIMS和FIB-SEM的深入表征,观察到了金属氧化物、氧氯化物副产物以及微裂纹的生成。

关键观点5: 研究展望

该研究为未来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提出可以通过界面涂层和界面结构设计等方法进一步提升界面稳定性,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为新一代高性能固态电池的开发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