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在下一代锂金属电池中,基于双(氟磺酰基)亚胺锂的液体电解质,有望实现高库仑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然而,在固体电解质界面形成中,阴离子的作用,仍不清楚。 今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Weilai Yu, Yi Cui & Zhenan Bao等,在Nature Chemistry上发文,将电化学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量与计算模拟相结合,提出了电解质分解的反应途径,并将界面组分溶解度与钝化效果相关联。 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界面反应物都结合到生成的钝化层中,显著的部分存在于液体电解质中。还发现,通过引入更多的阴离子分解产物,高性能电解质,可以提供充分钝化的界面,使电解质分解最小化。 总体而言,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表面分析的系统方法,以描绘固体电解质界面形成的全貌,同时确定高性能电解质的关键属性,以指导未来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