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进展和未来的规划,包括公园的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以及公园的社会功能挖掘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上海正在酝酿的第二个“千园计划”,并介绍了几个公园项目的具体案例和细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上海公园城市的快速发展
上海共有973座公园,其中849座实现24小时开放,占比超过87%。今年将再建120+座公园,成为真正的“千园之城”。同时,“十四五”期间,公园数量近乎翻了一番。
关键观点2: 公园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功能
上海公园不仅承载生态功能,还承担社会功能。比如世博文化公园南区、世纪公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社交的好去处。市人大代表提出,公园应该给市民提供相对自由的空间,并可能成为未来夜间经济的一个亮点。
关键观点3: 公园的质量与活力
市人大代表指出,公园的质量,尤其是活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例如,公园需要完善设施,提供更为便利的热水等,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生态功能,而应该有更多的社会功能。
关键观点4: 上海未来的“千园计划”
上海正在酝酿第二个“千园计划”,旨在释放更多的绿色空间,让市民有更多的可体验、可休闲的空间。一些具体的公园项目,如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二期等,正在筹备或建设中。
文章预览
截至去年底, 上海共有 973座 公园 其中 849座24小时开放 ,占比超过87% 今年再建120+,成为真正的“千园之城” 上海的“公园城市”建设还在 继续提速 第二个“千园计划”正在酝酿布局 公园如何发挥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能否承载起市民日益多元的需求? 不少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 视频:张趱 过去一年,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南区正式开放,海拔4800cm的双子山,成了上海人心目中的“珠穆拉玛”;美丽的大草坪可以搭帐篷,被市民亲切地称作“上海的阿勒泰”。 24小时开放,也为公园带来了新面孔。比如,浦东的世纪公园,成了下班谈恋爱,放空“去班味”的好去处。 公园就像一面镜子,展现出上海的开放、包容。 “实际上很多群体,下班后可能已经很晚了,通过24小时开放的公园,给他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市人大代表何愉说,他在调研中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