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生成式AI领域中的新趋势,包括大模型的应用层重要性、智能体的崛起以及百度在AI领域的探索和智能体生态的建设。文章还强调了智能体在生产力应用和泛娱乐场景中的广泛应用,并展望了智能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成式AI引领价格战,但应用层创新同样值得关注。
主流大模型的API调用价格普遍降低,轻量级版本的大模型免费。但文章强调,除了价格战,生成式AI的应用层创新同样重要,如智能体的出现。
关键观点2: 智能体是生成式AI的未来,具有自主性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智能体能够与环境互动、收集数据,自主决定完成预设任务。它们可以应用于复杂决策、生产力应用、泛娱乐场景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观点3: 百度在智能体领域的探索与生态建设。
百度通过文心智能体平台支持开发者创造智能体应用,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开发者生态。文章讨论了百度在智能体技术开发、分发和变现方面的能力。
关键观点4: 智能体的未来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
智能体将改变白领的工作方式,未来可能发展成具有高度智能的大型企业。文章展望了智能体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了这是互联网大厂、应用创业者和每个人的机会。
文章预览
最近半个月,关于生成式AI,最流行的话题是“国产大模型降价”:主流大模型的API调用价格普遍降低了90%以上,轻量级版本的大模型免费也已屡见不鲜。在许多人心目中,生成式AI就意味着大模型,大模型就意味着价格战,价格战就意味着“往死里卷”——这是中国科技行业最擅长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东西吗? 当然有。大模型只是生成式AI的技术基座,关键在于应用层。我们早已熟悉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应用,它们能解决许多问题,从生产力层面到娱乐层面,从学生用户到上班族用户皆可各取所需。然而,聊天机器人只是生成式AI应用的第一步,虽然很有趣,但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就像绕地运行的宇宙飞船是人类航天事业的第一步,没有人能否认其重要性,可是航天事业的发展最终远远超过了这个“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