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描述了关于人工智能与第二次认知革命的话题,包括四位讲者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及其影响的观点。文章涵盖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对工作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对待正在变老的人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刘嘉谈论AGI的更迭和核心问题
刘嘉关心人工智能产生智能的核心问题,以及如何创造有情感、有创造力、有内驱力的AGI。他提到AGI产生“自由意识”后人类是否能与其共存的问题。
关键观点2: 赵汗青关于AI生成内容的探索
赵汗青在互联网行业工作15年后,开始探索用AI工具探索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性。他发布了虚拟的马斯克与乔布斯对谈的视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转发。
关键观点3: 张丹丹关于AI对工作的影响的研究
张丹丹的团队研究了AI将如何影响人们的工作,发现大语言模型浪潮下很多脑力劳动的工作也在逐步被取代。
关键观点4: 吴伯凡关于人本智能的观点
吴伯凡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与另一种智能形成的混合体,他也谈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利用这一技术。
关键观点5: 吴翼关于AGI的挑战
吴翼讨论了AGI的一些弱点,包括数据泄漏和偏见问题。他认为AI的偏见是社会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并提出需要重新定义AI的训练方式以确保其安全性。
关键观点6: 申琦关于AI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申琦讨论了AI如何对待正在变老的人,以及老年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她强调了技术的适老化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到建立老年人语料库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7: 王俊关于数字时代的精神危机
王俊描述了数字时代的不幸生活,包括知识被外包给人工智能、碎片化信息取代专注的洞察等问题。他也谈到了在新技术背景下重新审视人类生存意义的必要性。
文章预览
注意脚下线路; 剧场内请勿饮食; 演讲期间切勿横穿观众席; 请在两位讲者换场间隙走动。 整场活动预计19:00结束; 四位讲者后中场休息30分钟。 上半场 (13:00-15:40) 01. 刘嘉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 站在新进化节点上 AGI与第二次认知革命 每当谈到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当下和未来,刘嘉经常喜欢引用《漫长的季节》中的诗句:“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用“一个响指的时间”形容AGI的更迭也许再合适不过:从2022年ChatGpt3.5正式面向公众发布,到今年春节前后DeepSeek冲上热搜,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AG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认知。 刘嘉关心这些变化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让人工智能产生智能?如何创造有情感、有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