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化学星球

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双峰式岩浆岩发生张裂变质作用

化学星球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7-21 11: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研究关注古老大陆张裂带中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相关的地质记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团队贺强特任副研究员重点研究了大别造山带北麓北淮阳带中斜长角闪岩和变质花岗岩在超大陆裂解期间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的顺序。研究内容包括全岩和矿物地球化学、全岩O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张裂变质作用对于含红柱石±石榴石的变质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P-T条件有精确限定。两个斜长角闪岩和两个变质花岗岩的地质过程序列表明,全岩负δ18O值是在岩浆结晶之后获得,高温热液蚀变作用获得了大陆冰川融水的18O亏损特征。变质红柱石和石榴石的δ18O都只能通过云母脱水反应,也就是高温/低压变质作用继承易蚀变矿物的18O亏损特征。因此,高温/低压变质作用晚于高温热液蚀变作用。此外,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玄武岩是大陆张裂的产物,其源区最有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聚合期间大洋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该研究成果对于重建超大陆、研究大陆岩石圈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区域在大别造山带北麓北淮阳带中斜长角闪岩和变质花岗岩的研究对于理解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间的地质过程有重要意义。

该区域是典型的研究超级大陆裂解相关的地质记录的区域。

关键观点2: 通过综合研究方法,包括岩相学、全岩和矿物地球化学、全岩O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相平衡模拟等,揭示了超大陆裂解期间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的顺序。

这些技术方法的运用为理解地质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观点3: 研究发现张裂变质作用对于含红柱石±石榴石的变质花岗岩和斜长角闪岩的变质P-T条件有精确限定,并且确定了高温/低压变质作用的热源是岩石圈减薄伴随软流圈上涌所导致的传导热和对流热增加。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张裂变质作用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