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中国大中小幼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出其检出率达16.1%并呈恶化趋势。文章通过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的调查和多个教师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教师面临的工作负担、心理压力以及对学生管理带来的挑战。文章还提到不同学段的教师承受的教育压力差异,以及教师在校园环境中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文章还提及其他话题如叶永青的道歉、香港大学学生遭遇电诈、药品集采争议等,但本文主要聚焦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研究显示中国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很高,并且近年来有恶化趋势。他们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如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和职业幸福感降低等。
关键观点2: 教师在不同学段承受不同的压力
随着学段的升高,教育压力逐步增大。班主任等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年轻教师也可能因为班级管理工作而面临抑郁症状。
关键观点3: 教育环境中的压力与挑战
教师需要在课间、饭点和放学后的时间里承担额外的监管任务。学生紧绷的状态也影响着教师的心理状态,缺乏放松和发泄情绪的机会。
文章预览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研究显示,中国大中小幼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达16.1%,近二十余年来呈恶化趋势,强迫症状尤其多;他们如何培育一代健康的灵魂? 文|财新 郑钰涵(实习),范俏佳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曾在2021年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负担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收到调查样本总数为6653份,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调查发现,“双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的变化,最多的是工作时间延长、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职业幸福感降低等等。 李镇西指出,“‘双减’之下,学生在校时间变长,教师‘增负’,家校沟通的时间也因教师负担过重而大幅减少。” 即使是在寒暑假,教师也未必能得到彻底的放松休息。在宁夏银川一所私立初中任教的张丽向财新展示了她今年的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