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benshuier
blog地址:benshuierzsr.blogbus.com/微博,欢迎围观,http://weibo.com/benshuier我的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70612/欢迎来逛逛。最近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小曹曹和小章章。和老公一起写写文,顺便卖萌和逗逼下。欢迎关注。目前职业是编辑,所以不定期会给自己和本社图书做小广告:上海话永远说不好的伪学术女青年,一直在减肥从来不成功的吃货。在成为“东方不败”以前,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走入出版的世界。进入出版业后,彻底打破了
今天看啥  ›  专栏  ›  benshuier

2017年编辑出版总结:要生存,也要做好书

benshuier  · 豆瓣  ·  · 2018-02-26 00:09

作为编辑,不能只是“低头走路”,也要学会“抬头看路”。

本篇是2017年总结系列的工作篇,本人还有读书总结将首发于本人公众号“小曹曹和小章章”。这一篇就考虑不放在公众号了,只放在豆瓣和大家分享。

2017年是做编辑的三年了。我们社作为一个中小型学术出版社,这两年进了很多新人,像我这样的,居然也可以算资深编辑了。看到豆瓣上有编辑分享了自己2017年出书总结,我就想自己也写一篇吧,也想搞清楚我这一年到底在做什么。

从工作量来说,自2017年1月至12月底,已出版图书13本(以版权页日期为准)、全年审稿量在100多万字。刚好可以满足我社考核标准。

2017年做的书,其实并不出彩,能让自己满意的书几乎没有。不过,作为一个学术编辑,早就放弃能够一本书畅销大卖个几十万的想法。我只希望自己的书出版后,哪怕是一本补贴书,也能有点学术价值和学术贡献。

好在2017年总算把“战乱中的上海丛书”出版了3本。这套丛书,严格算来,不是我个人策划的,而是主编定了基调后,和我合作的产物。

1950年上海大轰炸

我个人本来对这本书期待不大,但是没想到是这3本书中,我比较满意的一本。审稿的时候,觉得史料上没有用到国民党方面的口述有点遗憾了。我还提醒过作者多看看《一把青》,并且去中研院近史所的网站上找找有没有什么线索。可惜,作者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继续这个研究。

这本书,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第八、第九章。从中共对舆论的引导和中苏合作来谈上海大轰炸的结果,让人感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研究可以关注到这方面。

这本书出版后,我看到豆瓣上有网友评论提供了一些史料,挺感动的。其实,1949年后的历史虽然是“禁区”,但还是不乏读者。

顺便说下,二六轰炸纪念碑就在我单位附近。。。走过去才5分钟。。。所以,书里那张照片其实是我拍了给作者的。。。这样说起来,图片版权应该属于我吧?O(∩_∩)O哈哈~

民间武装与地方秩序: 上海保卫团研究(1924—1946)

这本书的最大问题就是史料都是报刊类的,缺少档案。所以,我觉得研究比较流于表面化。其实,我也能理解作者的难处,保卫团的档案有没有还是个问题,更不要说能不能看到(如果是藏在公检法,基本上我等平凡人是没机会看了)。我觉得1949年后历次政治运动的交代材料中能不能找到点线索。

保卫团这个形象,经过抗战神剧的演艺,基本上就等同于“欺男霸女”“鱼肉乡邻”了。但是保卫团其实是地方社会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比较推荐的是第三章“ 压制、利用与改编:上海保卫团与党派政治 ”。有一节是讲保卫团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故事的样子。

抗战时期上海铁路损失及其影响研究

本来是对这本有很大期待的。。。但是,没想到正文太少了。作者和我也比较熟悉了,也是忙于科研,无心无力修改了。说起来,这本书也多难,因为正好遇到出版局强调地图审查,差点要送审。于是,我不得不劝告作者把里面涉及要送审的地图,全部删掉。。。。所以本来有几十张地图的。。。被我删到只有十几张了。。。罪过罪过~~~

其实,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已经消失的上海铁路站点。书最后论述了铁路损失和上海后来轨道交通的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包括上海三号线的规划和设计。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作者的论文《区域铁路的路线布置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1867-1997》以及作者的其他关于铁路的书。作者是一个铁路迷,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他痴迷于收集各种铁路的资料,尤其是苏嘉铁路(作者嘉兴人)、沪杭甬铁路等。我觉得他 那本《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甬铁路与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变迁——铁路建设的工程性影响研究》 更具代表性吧。(为啥我要给其他出版社打广告。。。orz)

上海法租界史研究 第二辑

法租界史的研究因为语言的局限性,还是比较少的。作为一个一直想学法语去看档案的编辑,能让这本书出版,我还是很开心的,并且衷心希望这本书能一直出一直出。。。。况且,这书还有补贴!

基本上就是论文集。但是也有口述、史料整理之类的。其实第一辑就有我很想推荐的《 “大世界”爆炸案调查报告 》,很有意思啊,推翻了以前历史书所说的大世界案是日军所为。这一辑里,还是推荐史料里的《 有关“法电”罢工的翻译资料(一) 》,不知道配合《长沙白茉莉》和《罗曼蒂克消亡史》读一读,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埃德蒙·伯克评传

这本书作为克里奥丛书的第一本,从开本到版面到封面,我还是费了心的,当然和有些畅销书不能比。关于设计封面已经发在本书豆瓣页面的讨论里。见《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我想说,这本书是我自己策划的丛书的第一本。严格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是我策划出版的第一本书。以前那些,很多都是领导交代的任务和图书公司合作书。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意义很大。从这本书开始,我觉得自己算得上是一个策划编辑了。译者也比较靠谱,感恩!!!

我并不指望这种学术书能大卖。不过,希望过几年还能有重印的机会。

顺便说下,这本书的封面摸起来手感真的不错,我都考虑将来要是这套丛书的品种多了,或者能出个十十年八载的,可以搞个周年纪念本,(^-^)V

总体来说,2017年还是挣扎在生存线上,好书不多,没法像有的网友编辑,每一本都让我垂涎啊!!!我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每一年都能出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用心的书。社科文献的甲骨文和三联的新知文库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谢谢,欢迎各位同行和读者一起交流。也欢迎大家来找我做书~~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