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中国医保改革的发轫与破冰过程,包括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试点过程、基本原则和成果等。文章总结了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医保改革背景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新趋势,如何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观点2: 医保制度改革的试点
“两江试点”即镇江市和九江市的医保改革试点,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解决旧有保障制度的弊端,保障职工就医需求,同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又要为企业解困。它们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医疗保险机制,即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关键观点3: 医保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医保改革的目标是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负担,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推进区域卫生规划,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关键观点4: 医保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通过试点,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有所遏制,促进了医院的内部管理。但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如社会统筹基金普遍超支和个人账户基金透支的问题,这需要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药品的生产流通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关键观点5: 医保改革的思考
回望历史,不仅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近的舆论广泛提及为什么选择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文章预览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当前,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新趋势,如何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医保改革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宋晓梧,通过回顾中国医保改革的发轫与破冰,对未来进一步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提供思考和启示。 宋晓梧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 中国医保改革的发轫与破冰 1996到1998年,我担任国家体改委分配和社会保障司司长,同时兼任国务院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亲历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1998年至2002年,我又以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工作班子负责人的身份,继续投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这期间,我先后参与了1998年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方案、2000年城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