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防控工作的相关行动和措施。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远视储备消耗减慢、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水平提升等。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学校视觉友好环境、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推广合理膳食理念、加强健康科普宣教、推进视力和体重监测干预,以及加大新技术应用等。该报道还提到了在天津市的六个区作为试点区,推动相关措施的实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目标
到2026年实现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消耗减慢、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持续提升,超重、肥胖率有效降低。
关键观点2: 建立学校视觉友好环境
指导学校提供良好的采光与照明环境,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推动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
关键观点3: 强化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保障每天体育课时间,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增加课间活动时间。
关键观点4: 推广合理膳食理念
开展营养监测和调查,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等健康理念,优化学生餐膳食结构。
关键观点5: 加强健康科普宣教
组建宣讲团,开展公益宣讲活动,提高健康教育覆盖面。
关键观点6: 监测与干预
坚持定期筛查制度,推广家长手机客户端查询系统使用,加大新技术应用,探索新的干预技术等。
文章预览
到2026年实现儿童青少年远视储备消耗减慢,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持续提升,超重、肥胖率有效降低 ■ 建立学校视觉友好环境,教学中使用电子产品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 202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阶段学校每周3—5节体育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 推广阳光体育运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 除大课间外,确保小学生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中学生1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 着眼当前学生“小眼镜”和“小胖墩”等健康问题,强化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个人“五位一体”的多病共防协作模式,形成一套成熟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综合防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