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澜御
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要到哪儿去?
今天看啥  ›  专栏  ›  澜御

《如何看中国画》读书摘记(7)

澜御  · 简书  ·  · 2020-11-29 11:59

诗中有画

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人里,说的最清楚的是苏东坡,王维之所以成为诗画一体的化身,就是因为东坡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黄庭坚评李公麟:“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宋元朝,文人评画,“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清姜绍书为明画人著的画传《无声诗史》


画中有诗

郭熙主张“诵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

北宋画院考试制度:以诗入画,截取古诗为题,让画家逞其巧思表达试题的诗意

元以后文人画盛行,融诗入画视为理所当然

然而,在画上题诗,给观赏者以提示,仅是诗画外部的结合而已,如果画家只依诗句作画,那绘画就成为了文学的附庸和注脚。画家用形色意境来表现诗的情趣,用彩笔写出有声诗,这才是诗与画的内部结合

无论作诗作画,心境并无差别,从创作出发点来看,诗与画同为艺术,而艺术都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触发心中的感情而发生的,诗是意象,画是情趣。


诗与画在空间的境界处理

中国画以不定点的透视方法来摄取天地间最美好的景物,综览一切,利用虚实结合,依靠无画处的妙处使位置错落,安排出空间的幻境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一窗间”的景色包含万水千山,绝不是照相机一瞬间的镜头所能包容的,或者说,这是看完一部风景电影的总体印象。

这种空间意识的处理方法,诗与画是一致的


画有诗意的情趣

中国画讲究意,为了强调“情趣”,画出活跃的神气,在造型的手法上必然充分地自我心证。

“白发三千丈”,和画中寿星都是头大身小,是一样的韵味


中国画讲究“得之于象外”,即从形象之外领悟到一般思想,而诗,更是多言外之味。

中国画的精神与诗非常接近,写景即使写情,景象虽然都是实物,更重要的却是意境,要熔铸印象于情趣。

诗,是一种心境的抒发,而文人画家常说:“吾画乃抒发胸中的逸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