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名布
用自己的笔,记下曾经的经历,回忆以往的事情,写下现今的感受。
今天看啥  ›  专栏  ›  名布

【乡土】34唱读

名布  · 简书  ·  · 2018-10-24 13:04

      大人们经过学校外面的时候,都说菩庙小学学生的朗读,有一种唱的方式在里面,就是在听到学生朗读课文时,不是按照句子所蕴含的感情进行节奏划分和课文朗读,而是按照平均分布的方式去拉长每一个汉字,拖一些长音,这就是大人讲的唱读。

      唱,如果放在歌手的演唱中,伴着背景音乐,字眼的声音在适当的地方急促,在适当的地方延长,就是一种艺术的表演形式;如果放在文字稿件的校对过程中,则是朗读校对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正常的语速,将所在的文段朗读,方便校对者辨识差错。而读,就完全处在一种对感情的准确拿捏,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大人们经过校外的时候,大多是听到低年级的同学在语文课堂上集体朗读课文。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总会依照低龄儿童的内心情感以及平时说话的方式去教学,以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慢慢引导,极具耐心。老师每讲一句,都会拉着长音去问同学们有没有听懂,在朗读的时候,也会用这种方式带着学生们去朗读,于是,低龄阶段的学生就学会了这种朗读方法,这种习惯就保留下来了。

        有多年一年级教学经验的马老师是我们那一带很多届学生的语文启蒙老师,他在教育的田野上耕耘几十年,直到退休才停止自己的劳作,唱读的方式就是他教给我们的。他对小孩子朗读课文的方式,影响了周围的上下两个年龄层的学生,只要提起语文老师,没有人不知道马清林的。他教的朗读方式,影响久远,同学们直到三年级之后,才会用顿字顿句的方式去朗读。圆圆的脑袋里,不知有多少个关于刚入学的儿童的记忆,厚厚的老花镜下,又折射了多少年华。他去世的那一天,菩庙小学的学生组队去丧礼致哀,我不知道小学生们将会带着怎样的情绪,但马老师的这种朗读方式,即使他们没有意识到,也将会长久地存在于他们遥远的记忆之中。

      与唱读相对应的方式,应该就是有感情的去朗读了,往往习惯了唱读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却感觉十分的好玩。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课,里面讲到诸葛亮向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后,鲁肃问周瑜,诸葛亮如果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周瑜便回应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在和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就用了很符合语境的方式去朗读了出来,就引得大家哄笑了一声。其实大家并没有嘲笑,只是感觉不太适应罢了。

      小孩子咿咿呀呀学语,很难用正常的语速去交流,老师就用缓慢的方式去教他们朗读。我在想,除了我们之外,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学生也同样在使用唱读的方式去进行朗读呢?马老师已经不在了,但他的这种方式影响了不少人,不知今后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方式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