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预览
图 1 目前的许多催化剂研究致力于构建大量高活性的配位不饱和位点以提高催化性能,这篇 Angew 的作者则另辟蹊径,仅通过控制形貌就实现了对 CO 2 RR 产物选择性的调控。作者在聚苯乙烯( PS )膜上负载了 Cu 膜并对其加热,利用两者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来制备出不同褶皱程度的 Cu 催化剂。图 1 定义了 Cu 的厚度( h Cu )和收缩度( ε ),图 2 则进一步明确了上述两个变量对应的褶皱示意图和典型 SEM 图片。总的来说, h Cu 越大意味着褶皱越深、开口越宽, ε 越大意味着褶皱越深、开口越窄;当 ε > 0.6 时,褶皱从非折叠式转变成折叠式。 图 2 然后考察不同大小的 ε 对 CO 2 RR 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图 3a-c )。固定 h Cu 不变,当 ε 从 0.25 增加到 0.5 时, C 2 H 4 的选择性明显变高, CH 4 和 EtOH 的选择性大体不变;当 ε 从 0.5 增加到 0.75 时, EtOH 的选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