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螺丝是只猫

说小郑谈教育

螺丝是只猫  · 简书  ·  · 2020-11-01 20:37
小郑请客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留意总能发现端倪。

朋友小郑,经营一家航海设备的公司。

小郑三十出头,很聪明,为人厚道,做事有章法、有想法,还是个技术型人才。

但小郑学历不高,初中毕业上的中专。

小郑学习不好,上学时就是那种典型的淘气不爱学习的男孩子。中专时,有一次老师拿一个像电视又不是电视的东西走进教室,这提起他的兴趣了,那是一台航海用的雷达。然后他就主动和老师一起研究拆卸装载这个东西。

从此,他爱上了航海设备,并潜心学习。

毕业后,家里托人找工作,有三个可选,有工资高的,有走仕途的,还有就是工资低又累的航海设备维修,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喜欢而已。

工作几年后,设备厂老板市场定位在利润高的高端游艇,而郑却认为普通渔船会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建议老板转型或扩大市场,但是老板不以为然,觉得渔船业务量小,回钱慢。

分歧越来越多,郑就自己干了。按自己的想法开拓市场,经历了从苦求厂家给低价到知名厂家主动找他以优惠价销货蜕变的过程。

他认为,以前的民用渔船都是靠老带新的经验传承,而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那么耐心,但是有文化,接受能力强。如果给他们的船配备上现代化的装备,省时省力又安全便捷,他们会舍得投入,一旦使用就会产生依赖性,变成长期客户,而且还会上瘾,不断增加投入。

小郑的市场分析透彻,方向明确,很快当地80%的渔船都成了他的客户,前老板才开始涉足。

以他的成就,我断定他上学那点知识不够用,便问他工作后的学习情况,他说学啊,用到什么就学什么,这个行业本来也没什么教程,除了多方学习外,自己也在研究。

我又追问了他的原生家庭,因为很多教育理论都和原生家庭联系。他说父亲是个包工头,他从小就爱听父亲和朋友们的谈话,到现在他的朋友也好多是他父辈的朋友。

不仅父母言传身教很重要,甚至父母的朋友也是孩子的榜样

我再捋捋。

郑虽然不是大企业老板,但是比一般名牌大学毕业工作的学生境况要好很多。

自己做老板,开开心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且收入颇丰。

有个漂亮持家的妻子,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有空就回家带孩子玩,过着幸福的小日子。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小郑很成功。

他是以兴趣为导向学习和择业,走向了成功。而且,他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依然随性,儿子四年级,成绩好坏不太在意,只是问孩子喜欢什么,努力就好。不能断定他的孩子未来怎么样,所以不敢说这种教育就是好的。

社会的多样性,差异化就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教育专家的孩子也未必个个都是精英。小郑的教育方式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小郑的成长却可以作为一些孩子的借鉴。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情,发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未来发展一定会起作用。

在孩子有学习障碍时,不要苦苦相逼,慢慢引导,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开窍的年龄也不一样吧。


我也是过来人,在教育孩子上,也急过,也恼过。

虽然孩子中考高分考入高中,但高一成绩非常不好,有时也为其执迷游戏吵架。因此,每次我们母子见面都有压力。

高二下学期,有人推荐他学播音主持,咨询培训机构说不太耽误文化课(事实不是),便带他试了试课,没想到他一下坚定了自己要学的信念。我对他半信半疑,警告他自己选择的路多苦都要坚持下去,他也信誓旦旦。

那就试试吧。

那时每周只有周日下午休息,别的同学休息时他还要去学特长课,后来又每周跑外地去学,还真是从来不抱怨辛苦,也不用我去催。

我只是默默地搜集专业信息,和老师悄悄打问。

要么努力不够,要么天赋不够。孩子的高考成绩没有如愿以偿,我甚至很绝望,好像自己当年高考没考好一样。

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努努力就能考上好学校,其实人的学习天赋区别很大,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

我纠结过要不要让他复读,考个再好些的学校。从他的状态来看,最后还是尊重他走了一个二本院校。

后来孩子调侃,“经过学校的努力,他也上一本了”。因为学校师资力量升级了!也算幸运吧。

这还不算,从大一开始他就和学长们学习录播技术,业余时间接些兼职新媒体的读书工作,既锻炼能力也赚了零花钱,而这些时间大部分同学都是打游戏度过的,(我竟然认为他在高中阶段游戏免疫,大学就不着迷了)。

今年大二暑假,疫情才结束,他便被人介绍去一家北京的培训机构教少儿口才课,培训结束后被校长大加夸奖,说他竟然让一个自闭的孩子爱上了口才课。而且热情邀请他,只要有空就可以回学校讲课。

课堂上,这个大孩子讲课活泼生动,和小孩子做朋友,谈他们喜欢的东西,教起来自然轻松多了。

这些是我没想到的。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普通人,目前孩子的谋生是不成问题了。

更为可喜地是刚进大三,他竟然主动说,他要考研,要准备各种考试,忙到没时间接活。不管考上与否,这个过程一定让他成长。

我觉得他的学习是才开窍,才由被动变主动,还不算晚吧。

孩子高中时,看到这句教育名言:“静待花开”,我不信!可是,现在我信了。

孩子们虽不一定成名成家,作为一名14亿分之一的普通中国人,能自食其力,小有盈余,身心健康,热爱生活,足矣。

更何况事业小有成就的,才三十几岁的小郑,未来发展还很可期呢。

家长的心里障碍是没有耐心,担心错过孩子的培养时机,人生只有一次,对于孩子教育没人敢赌。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显露厌学状态,与其互相僵持加重孩子的叛逆,不防试试:关键时刻不放任,平常日子不逼迫,余下的日子去发现和等待转变的契机, “静待花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