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喜欢将中美教育作对比,对比的结果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贬低中国,称赞美国;第二种,维护中国,指点美国;第三种,无所谓。我不否认自己有崇尚美国教育,贬低中国教育的倾向。但是我也常常会有一种民族情结,我热爱我的国家,我相信我们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一定遗赠给当今时代好的传统和精神。但,为什么现实却往往极具讽刺。
阅读了遭遇美国教育,像挨了一棍一文后,我感受到无比强烈的冲击。一开始,我以为作者要为中国教育正名,他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美国教育让他遭受的挫折,而中国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我还在心里得意:看看作者要说说中国教育好在哪里?直到读至第一部分快结尾处,我才发现不对劲了,作者前面一直在反话正说,他为读者对中国教育的印象设定了一个很大的积极期望,然后再慢慢一点一点,逐步打破期望直到期望彻底幻灭。因而,作为读者的我读后,不是不能接受作者描述的现实而是不能接受心里遭受的冲击。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有很多弊病,但是中国教育近些年的成就也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国际大型测试中屡获佳绩,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海的学生连续两次在PISA测试中夺冠,现在中英双方已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英国每年都会派遣教师来上海学习。耀眼的成绩让世界侧目。但若冷静的分析成绩背后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问题远远甚于成绩,成绩掩盖了问题。上海学生的成绩代表的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成绩,不能反映中国教育的平均水平。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并未参加PISA测试排名,但其他国家或地区基本是全国抽样及排名。其次,数学本就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中国学生从小大量的高强度练习造就了数学成绩的优异,若论及PISA测试中另两项:阅读及科学,中国学生的排名远远不如其他国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及地区学生的作业时间长于中国学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需要三小时以上,且不包括白天在学校在课堂上花费的时间。追求分数的局面延续了几十年,仍然没有改变,只是以改革的名义换一种方式继续“扼杀”正在受教育的孩子。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权归各州所有,其教育改革基本也遵循着自下而上的路径。大大小小的政策变动都会按照法定程序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直至最后形成具有较高认同感和接地气的改革法案,且信息公开透明。由于各方利益牵制,美国的改革特别缓慢,但也正因如此,每走一步都经过慎重考虑,产生的差错也小了许多。再反观我国,改革层出不穷,声势浩大,但结果呢?很多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压迫,没有深入考虑当时当地实际,一次改革不行再来一次,这样改革不行,那就换种方式改革,试问,教育的核心——孩子的位置摆在哪里?孩子成了试验品,改革成了目的。
很惭愧,作为教育专业出身,对教育也最为诟病,且自身还并没有为此做出一点点改变;很荣幸,作为教育专业出身,明白教育是长远事业、百年大计,将永远对教育怀有希冀且愿做有情怀的教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