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文理学院的讨论和争议,包括其历史背景、教育特点以及毕业生的不同职业选择等。文章提到了毕业于文理学院的学生Charlotte和Nina的经历,讨论了文理学院的价值和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理学院的特点和争议
文理学院注重博雅教育,历史悠久,培养的是具备批判性思维、完整且自由的个体。但因其昂贵的学费、地理位置偏僻及脱离实用主义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关键观点2: Nina和Charlotte的经历
Nina和Charlotte分别是韦尔斯利学院和阿默斯特学院的学生,她们分享了各自在文理学院的经历和对母校的感情。Nina强调了文理学院给予她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Charlotte则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认为文理学院给了她充分探索的时间。
关键观点3: 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影响
文章讨论了文理学院毕业生的不同职业选择,包括进入投行、科技公司、学术等领域。文章还提到,尽管有人批评文理学院不适用于所有人,但许多毕业生仍对母校心存感激,认为母校给予他们宝贵的教育和人生经验。
文章预览
去年有一篇题为《 文理学院是如何毁了我的美本四年 》的帖子将文理学院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网友分析博主写的是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 目前原帖已删除。 不过, 很快有一波留学生出来“打假” ,有人扒出发帖者并非文理学院学生。 其中,从 Amherst 毕业的中国留学生 Charlotte 在小红书上更是 直接“硬刚”原博主 。 Charlotte发布了《Amherst College查无此人》的帖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围观。 Charlotte 这样写道:“因为作者的'top 2'、'各种奇妙的学校联盟'基本上指向Amherst......我觉得还是应该力所能及地澄清一下作者和阿默的关系,维护一下学校声誉, 结论:阿默大四查无此人。 长久以来,在我国国内,文理学院是相对小众的选择;但在美国社会,很多老钱家庭( old money )都倾向于将自己的子女送进文理学院。 在信息差不断打破的今天, 我们关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