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网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 传播中国思想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国社会科学网

AI心理治疗机器人虽能缓解症状,却永远无法取代人类治疗师?这五个核心属性是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公众号  · 心理学 AI  · 2025-04-18 18:3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对话式人工智能(CAI)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与人类心理治疗师的对比。指出CAI虽然能提供心理治疗支持,但由于缺乏主观性、自明性、伦理性、身体性及独特性,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心理治疗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CAI缺乏主观性,无法像人类心理治疗师一样理解和共情来访者的内在状态。

主观性是心理治疗的核心,对于理解来访者的感受和体验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2: CAI缺乏自明性,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特征,对于人的思考和行动方式至关重要。

自明性与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紧密相关,无法被编程为AI程序。

关键观点3: CAI无法进行伦理反思,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AI在处理伦理问题时面临困境,无法承担伦理责任。

关键观点4: CAI缺乏身体性,难以与具有身体性的来访者产生共情。

身体性是共情和心理发疗的关键,无身的APP应用程序难以获得来访者的信任。

关键观点5: CAI缺乏独特性,无法像人类心理治疗师那样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独特性提供个性化的治疗。

个性化治疗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来访者寻求治疗的重要期望。


文章预览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向当今的心理治疗工作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尽管基于AI程序的聊天机器人(如Ada、Calm、Chai、ChatGPT、DeepSeek、MindSpaSerenity、Sintelly、Woebot、Wysa、Youper等)可以通过对话界面提供心理治疗测量、支持、指导和资源,其处理的问题包含了焦虑、抑郁、压力、睡眠、自我成长、危机干预等,它们还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正念、积极心理学等心理治疗技术,对缓解心理症状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仍然认为对话式人工智能(CAI)不能取代人类心理治疗师,因为 它缺乏五种基本的人类智能主体属性:主观性、自明性、伦理性、身体性、独特性。 首先,CAI缺乏主观性。 当一个人说“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时,这句话描述的是:他觉得他很没有用这样一个主观事实。然而,当另一个人也说出这句话时,它描述的又是另外一个主观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