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东西
智东西-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作为智能行业新锐媒体,智东西专注五大领域:VR/AR;AI/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穿戴/智能医疗,通过内容、活动、报告以及社群等方式助力“智能+”时代的创业和产业升级。
目录
今天看啥  ›  专栏  ›  智东西

李国杰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为何偏爱人工智能?

智东西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0-14 18: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的紧密关系,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授予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学者引起的热议和争论。文章强调了人工智能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指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人工智能与物理等基础科学的融合、复杂性挑战下的科学观互补以及智能时代呼唤新的科研方法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的关系

文章指出物理学是人工智能的源头,机器学习模型基于物理原理实现。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学习已成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的重要工具,引起科研范式的大变革。

关键观点2: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指出不应局限在某一学科内,而应做不知道属于哪个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诺奖风波后,许多学者可能会重新思考学科和专业茧房的局限性,更加重视跨学科的研究。

关键观点3: 人工智能对基础研究的推动

文章提到人工智能推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研究涉及深层次的哲学问题。物理与计算都致力于描述自然界如何运作,建立通用的世界模型。尽管计算可以模拟和理解物理过程,但物理过程本质上是连续的,需要更通用的计算模型和物理模型。

关键观点4: 复杂性挑战下的科学观互补

文章指出科学语言和科学方法适合处理精确问题,对于包含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人工智能具有优势。现在可以有第二种科学观,即非确定的、进化的、基于数据和概率统计的科学观,这两种科学观相互补充。

关键观点5: 智能化科研的发展

文章提到科研范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范式称为智能化科研(AI for Research)。物理、化学、生物学研究都要靠人工智能来应对指数爆炸。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预示人类已经处在进入智能时代的前夜。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