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吾爱有M

叶嘉莹:天生就是一个教书的【转】

吾爱有M  · 简书  ·  · 2020-11-05 21:56

近日,著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的传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


电影片名出自于唐代诗人于良史的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捧起一把水来,天上的月亮就倒映在水中。水里的光影离你很近但又离你很远。我觉得天下的美都在于一种‘距离’,在你的想象之间,可望而不可及。”叶嘉莹这样解释这句诗。


叶嘉莹


在全世界的汉学家眼中,叶嘉莹是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代表人物。而这位诗词大家,私下一直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朴素生活。为了推广诗词教育,叶嘉莹多次为南开“裸捐”,总金额达数千万,这是她个人毕生积蓄。


在叶嘉莹近百年的人生里,历经战乱、政治迫害、海外飘零,晚年回归祖国,持续创作、传承教学,在许多次人生的至暗绝望时刻,是诗词给了她无穷的力量。


而她也用自己毕生之力,传承中华文化。改革开放后,叶嘉莹得以回到她魂牵梦绕的祖国,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教育事业。


叶嘉莹在家中客厅讲诗词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一生漂泊割不断她无尽乡愁


叶嘉莹(中)三岁时与小舅李棪(左)及大弟叶嘉谋(右)合影


1924年,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吟诵诗词。


十多岁她就开始写诗填词,


大学后师从著名作家顾随,


可以和顾先生唱和诗词。


1943年,叶嘉莹与老师顾随及同班同学合影。后排右二为叶嘉莹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


面对北平的沦陷,


叶嘉莹写下了悲痛的诗句:


“尽夜狂风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听 ”。


↑ 初中毕业时的叶嘉莹


17岁时,她失去了母亲。


24岁时,她结婚南下到台湾,


又经历白色恐怖和政治迫害,


她的先生还被捕入狱。


可以说,离开北京后很长一段时间,


她都像在天地间飞扬的蓬草,


漫无根蒂。


叶嘉莹一直心心念念


想要回到中国大陆讲学,


直到1979年,


才终于得以实现。


叶嘉莹曾在书中写道:


我自从离开我的老家以后,几十年来,一生漂泊,四海为家。我做的梦都是回到北平的那个大四合院的老家。可是我每次梦到我回老家,大门我是进去了,可是里边每一间房的窗跟门都是关着,哪个窗哪个门我都开不开,我这个梦做了很久。


自从我离开祖国,我就一直怀念北京。怀念北京那古老的城、古老的家。我经常做梦回老家,有时也会梦到跟我的学生一起去看望我的老师。


“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


一场苦难让她从“小家”走向“大家”


1974年,长女言言婚礼现场


她人生中最大的苦痛之一,


是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


夺走了她的大女儿和女婿。


1976年,


长女和女婿因车祸同时罹难,


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


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


写了10首哭女诗。


叶嘉莹在录诗词吟诵


她的朋友刘秉松回忆,


“那时候我还不认识她,


听朋友说,她女儿女婿意外离世,


她那么心痛,


但参加完葬礼,


回来还照常去工作,


见到同事朋友学生,


最多眼圈一红。


她的丧女之痛,


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


叶嘉莹曾在书中写道: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在北平沦陷区,家国的苦难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无常。父亲去世后,我再也没有一个长辈的家人了。谁想到我经历了这么多的苦难之后,我的女儿也遭遇不幸……


经过这一次大的悲痛和苦难之后,我知道了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我要从“小我”的家中走出来,那时我就想:“我要回国教书,我要把我的余热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我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众多身份中,她最珍视的是教师角色


1997年,叶嘉莹在温哥华为幼儿讲古诗


1978年,听闻中国恢复高考,


已在加拿大教书多年的叶嘉莹申请回国,她说:“我愿意自费回国教书,


我自己出旅费,


不接受国家一分钱,


自己不要任何报酬。”


于是她被批准到北京大学教书,


不久后又就接到南开大学的来信。


1987年叶嘉莹在南开开设的唐宋词系列讲座。初回南开,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


堂下座无虚席。


她写下了“白昼谈诗夜讲词,


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


每年3月,


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


她就飞回国内讲学,


如此奔波30多年。


直到2014年,


因年老不再适合越洋,


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


叶嘉莹说。


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


她在讲台后站了整整70年。


浮和沉,名与利,


都不是她追求的东西。


她一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为年轻人开一扇门,


将美好的吟诵传承下去。


今年教师节,叶嘉莹为南开的同学们带来了开学第一课


“我一直在教书,


这是情不自已。”她说,


“这么好的东西


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


你不能讲给青年人知道,


你不但是对不起下面的青年人,


你上也对不起古人。”


叶嘉莹曾在书中写道:


国家要建设,国内有很多人才,我是个不成材的散木,但是我怀念我的故乡,怀念我的祖国。


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好的办法报国,我只能把我所体会的、我所传承的中国诗歌中的美好的品格和修养传给下一代。


@版权声明:文章转载自《中国青年报》。综合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若侵删。

@吾爱有M转载,与君共赏!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