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股市的下跌展开,介绍了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通过暴跌改善市场不平衡性的情况。文章还分析了50指数和300指数下跌的原因,并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抄底,需要关注数据统计和内在逻辑。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成交额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市场的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通过暴跌改善市场不平衡性。
文章指出市场存在etf资金和杠杆资金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最终以大跌来实现缓和。市场的大小分化在周五大跌后反而减弱。
关键观点2: 50指数和300指数下跌原因及表现。
文章详细解释了50指数和300指数为何会率先下跌且损失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数的点位已经很低,表现出明显的抗跌性。
关键观点3: 投资者需关注数据统计和内在逻辑,不要盲目抄底。
文章提醒投资者,尽管有些股票看似跌幅较大,但整个市场只有少部分股票回到9月15日的收盘价格,因此不能盲目抄底,需要关注数据统计和内在逻辑。
关键观点4: 成交额的重要性及对未来市场的影响。
文章强调,找成交额底部才是重中之重。周五的暴跌模式放量了1700多亿,如果未来市场的成交额中枢低于1.5万亿,那么wind全A将无法守住当下的点位。
关键观点5: 市场展望及交易建议。
文章对未来市场进行了展望,提到了超额收益的曲线、A-H溢价指数的改善、小幅度加仓港股等交易建议。此外,还提到了下周的降准预期,强调了下周时间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