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華娃的灵感空间

你经常听说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其实时代根本没有关注过你

華娃的灵感空间  · 简书  ·  · 2019-08-10 22:14

今天是2019年8月10日,距离父亲突然离世已经一个多月了,该收拾心情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了。也仅以本文悼念我最爱的慈父。

我的爸爸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他的雕刻作品现在还留存在广东省博物馆。但是作品是以他们工厂的名义来收藏的,虽然也有把大师的名字备注,其实真正会留意并且会记住会搜索这些手工艺术家的人又有几个呢?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所有的媒体、自媒体都在鼓吹拼命努力赚钱,贩卖焦虑,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90%的焦虑都是错的呢?

80、90年代生人是能看到很多赚钱的机遇,但大家可以留意一下事实上只有不到20%的人真正能赚到比自己付出高十倍的钱。既然现实就是这样,你焦虑啥呢?焦虑的东西真的有用吗?

01 | 你自以为的拼命工作其实只是用命换钱

由于爸爸的突然离世,最近跟亲人们的交流比较多。

有一天晚上,已经退休的一位60年代生的长辈跟我说,

“有时候看见你们这代人赚钱真是很辛苦,你们其实都没遇上赚钱的好时机,什么是赚钱的好时机呢?像我们小时候虽然很穷很苦,但我拼了命考上了大学,在八十年代去了深圳,随便都是好单位任我选。

工作满五年单位就分房子了,就算那时候工资只有两三千,但买下一套房子才一万多块,我那时候买的第一套宿舍房,现在已经市值超过500万了,这样一套房已经够我养老了。”

我说:“关于国家政策的什么好事到了我们这一代都开始没有了。”

长辈继续说道:“所以你们就按捺不住,日以继夜地想着用命换钱了,但是你没选对方向的话,你用了自己80元的生命价值只赚到100块。

换言之,你只有20块的盈利,那值得吗?正常拼命的回报是用100块的生命价值可以换1000块的回报,那就是值得的。”

最近身体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爸爸离世的第二天我就去医院看急诊打点滴了。由于伤心过度,哭得眼睛还短暂失明呢。人生太残酷了,别人说的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是这样,悲伤跟悲惨不用你约他们也会一起来。

所以长辈这样跟我说,其实是不希望我再用命换钱了,而且我现在赚的钱以后还不够换回我的命。当然我也知道长辈不是希望我再焦虑或者怨世道的不公,毕竟时代的机遇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

02| 时代没有抛弃你,因为时代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你

现实就是这样残忍,像我爸这样的老好人,可能临终前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太舒坦,既不想受折腾,也不想折腾儿女,就这样悄悄的在睡梦中走了。

他生前还给家中亲朋好友都做了不少手工艺纪念品,如果他那个年代就有微信微博自媒体,这样的手工艺品放在互联网传播肯定秒杀不少网红和段子手了。

其实前段时间我之所以愿意开始在平台写作,也是因为意识到人生在世就好像来人间一场旅游,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总得留点印记吧。

这日积月累的文字记录,至少让自己老了以后有点回忆的资本,用朋友的玩笑话来说就是:“这样也好,你老了以后至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人家了。”

这段时间我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人生的价值、个人品牌的价值应该怎样体现才有意义呢?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星、大V、网红其实拆解下来也并没有那么厉害,所谓的名人和公众人物,其实也只是某一个领域得到公众认知而已,并不代表他们有很多过人之处。

不过能让时代记住的人或多或少总有明显的个人特征,例如一说起逻辑思维,我们都知道罗振宇;说起苹果手机,我们都能记起乔布斯;平时用到移动支付总能想到马云。但这些都是对时代有突出贡献的人了,一般人根本是不敢想像的高度。

我们不能改变时代,但我们可以在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我们这代人再难也不至于要捱饿了,温饱已经不是我们的目标,但怎样的财富自由之路才能满足我们日益进取的焦虑心呢?

当你觉得怀才不遇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你的错,也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时代浪潮的高低起跌刚好把你卡在中间了。

03 | 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推界语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那什么是品牌呢?

1960年,美国营销学会(AMA)给出了对品牌较早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

现在自媒体都在鼓吹个人品牌,但其实品牌是一个由很多综合构成的符号,并不是单纯你改了一个好名字,就能让别人一想起某方面的需求就想到你的。

所以我一直对怎样阐释个人品牌这个事作了认真的思考。由于近年一直从事品牌相关的工作,对品牌这个词还是挺敏感的。

对于品牌公关来说,品牌就是公关拼命要维护的宝贝;对于品牌传播来说,竭尽所能都要找出品牌的特有标识制定传播战略。

品牌的调性应该是由谁来决定的呢?如果拿自己作为个体的品牌,又该怎样为自己设立独特的标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作为专业品牌公关也思考了很久。公关和传播营销的运营很习惯从自己服务的品牌身上找到它的可传播点,并根据这个制定传播战略。

但其实公关传播甚至包括广告营销等都只是为品牌服务的人群,定义品牌诞生的关键点还在于品牌创造者跟品牌设计师的思考和定位。

毕竟为品牌传播服务的人员都是根据实际产物才能制定后面的内容,但创造品牌的核心关键还是品牌主的初心和设计师对品牌的定义理解。

基于对自我品牌定位和打造核心价值的执着,最近除了看很多跟品牌定位相关的书籍以外,我还去上了一位专业品牌设计师为自媒体人量身定做的个人平台视觉风格设计课程。

在品牌设计师眼中,色彩是有性格的,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人群定位和风格来选择色彩的搭配。像欧洲和亚洲国家平时常用的颜色其实也有区域性格决定的。研究这个在我眼里比写品牌传播方案还要有难度。

换个角度,商品设计出来还没被定义为品牌的时候,其实能让人们对这个商品有质感的认知还是要从设计元素开始的。就像我们做公关传播一样,不可能总是自己吹自己很牛逼,而是让想尽一切方法地去全方位呈现,让用户记住自己,并自发去传播。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作为一个品牌来运营,个人性格特征的包装呈现也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开端。就像我之前刚开始在平台写文章的时候,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做怎样的定位。

很多时候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这样就变成用户的粘性不够,很多读者看了我的文章觉得不错,关注了,但是可能我下一波又不是这样写了,读者看了我的内容也没有太特别想追下去的感觉。

这段时间终于让自己慢下来了,不再着急每天要看多少书,要写多少内容了。而是重新思考自己的方向和定位。

有时候跨界学习并不是单纯为了增长见识,而是用不同专业不同思考的角度来看同一个事物的时候,会让你看到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把自己当成品牌来运营的话,我们不应该被一些固化的东西牵制着。时代太浮躁了,很多自媒体的课程和平台运营课程都是教你怎样写怎样做才能尽快实现自由职业的财富自由之路。但是真正能在这条路上坚持并实现个人品牌价值的人又有几个呢?

你经常听说时代抛弃你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其实时代根本就没有关注过你。想在时代留下点你来过的痕迹,起码得打造一个辨识度高的个人品牌吧?

好走的路不一定能长久,因为多数人都会选好走的路来走。选一条艰难的路来走,不但能看到更多美好的风景,也能把基础打得更稳更牢固,因为慢慢来比较快。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