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ure | ... ·  20 小时前  
生信人  ·  Cancer ... ·  昨天  
BioArt  ·  Nat ... ·  昨天  
今天看啥  ›  专栏  ›  BioArt

Nat Chem Biol | “活”塑料:戴卓君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塑料降解新解法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08-23 08:00
    

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卓君课题组在可降解塑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基因编辑产生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孢子,将其嵌入塑料基质中,在特定条件下可分泌塑料降解酶,从而实现塑料的降解。该研究为解决当下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还介绍了其他相关研究团队的工作和合作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孢子在塑料降解中的应用

研究通过基因编辑产生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孢子,将其嵌入塑料基质中,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塑料的完全降解。

关键观点2: 可降解塑料的合成方法

研究团队提出了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枯草芽孢杆菌,将可控分泌塑料降解酶(洋葱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基因线路导入其中,产生的孢子带有编辑的基因线路,并具备针对高温、高压、有机溶剂和干燥的耐受性。

关键观点3: 孢子释放及降解过程的启动

研究人员尝试了两种孢子释放的方式,包括利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对塑料表面的侵蚀和通过堆肥方法。活塑料在6-7天内可迅速降解,而传统PCL塑料则需要更长时间。

关键观点4: 研究的普适性和放大可能性

研究人员将孢子与多种塑料体系混合加工,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孢子释放的实验,证明了系统的普适性。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小规模工业化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放大可能性。

关键观点5: 研究的潜在影响

该研究为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望助力解决当下严重的塑料污染困境。


文章预览

日常使用环境中,孢子保持休眠状态,塑料也可保持稳定的使用性能。在特定条件下 (表面侵蚀、堆肥) ,塑料中的孢子被激活并启动降解程序,完成塑料的完全降解 (图1) 。 图1. 整体研究思路 塑料的发明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大规模塑料垃圾的产生以及不当的处理方式,使得塑料垃圾 (白色污染) 成为当下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2016年,Yoshida等人报道了土壤细菌Ideonella sakaiensis,该菌株生长在日本一个塑料回收设施附近受PET污染的沉积物中。这种革兰氏阴性、需氧、杆状的细菌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够通过表达两个关键酶:PETase及MHETase,从而利用PET作为其生长所需要的主要碳源。在之后的一系列研究中,大量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工作围绕着塑料降解相关酶的挖掘、设计、进化及改造开展,但鲜有工作关注可降解塑料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