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成功研发并植入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该装置已成功植入一名终末期心衰患儿的体内,并助其恢复心肺功能。这是全球首款儿童专用第三代磁悬浮泵,实现了性能上的三重突破,为儿童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该装置重量仅为45克,外形仅矿泉水瓶盖大小,由协和医院与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
关键观点2: 新研发的儿童版人工心脏实现了左右心室的同时辅助,手术耗时5小时,术后孩子生命体征稳定。
该人工心脏内部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磁悬浮泵,可发挥射血作用,并外接一个小型电源包,可随时与监测仪器相连读取数据。
关键观点3: 新装置在磁悬浮基础上实现了性能上的三重突破,包括能耗降低、稳定性更强、转速调控更精准。
该装置对难以等到供心的儿童患者,可在其辅助下等待供体心脏。而对无法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患儿,目前将成为唯一的治疗选择。
文章预览
4月15日,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对外宣布, 该院将自主研发的 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 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 成功植入一名 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俊俊体内。 俊俊在人工心脏辅助下, 心肺功能平稳恢复。 这款地地道道的“中国心” 重量仅为45克, 将突破儿童无人工心脏可用的困境。 新研发的全球最轻、最小磁悬浮“中国心”,外形仅矿泉水瓶盖大小,重量仅45克。通讯员赵炯 刘坤维 供图 “孩子有人工心脏可用,就有了恢复心肌功能等待供体心脏的窗口期。”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俊俊患有终末期心脏病,目前唯一的救命手段是心脏移植。 3月30日,董念国、夏家红教授团队在俊俊的“心尖”和右房位置各成功植入1颗新型儿童“人工心”,实现了左右心室的同时辅助。 手术耗时5小时,术后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