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
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
今天看啥  ›  专栏  ›  BioArt

专家点评Science丨王桂荣、殷平破解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

BioArt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06-14 07:21
    

主要观点总结

昆虫嗅觉行为调控剂的应用是全球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物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解析了豌豆蚜报警信息素受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气味配体诱导的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为新型昆虫绿色行为调控剂的研发奠定了结构基础。该研究还展示了EBF及其类似物作为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巨大潜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昆虫嗅觉行为调控剂的应用是全球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物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长期以来,OR-Orco异聚体的结构基础未知,是限制新型昆虫行为调控剂研发的卡点。

关键观点2: 研究成果

研究成功解析了豌豆蚜报警信息素受体ApOR5-Orco异源四聚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气味配体诱导的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新发现为基于靶标结构的先导化合物筛选提供了宝贵的分子基础,为高效、特异性绿色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创制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观点3: 专家评价

该研究是国际前沿的突破,为基于结构生物学高通量筛选杀虫剂和驱避剂奠定了理论基础,将有力推动害虫绿色防控新产品研发进程。专家评价认为该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显著增强了我国在昆虫行为调控剂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观点4: 研究影响

该研究对理解昆虫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展示了EBF及其类似物作为昆虫行为调控剂的巨大潜力。同时,为科学合理地开发蚜虫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预览

点评 | 康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宝安 (贵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Bill Hansso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MPICE,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昆虫嗅觉行为调控剂的应用是全球公认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生物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能实现害虫的长期控制。以嗅觉靶标为出发点,开发行为调控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利用传统化学生态学手段筛选化合物的通量不高、组分活性低、结构不稳定等问题突出。其中,分子靶标的结构基础是限制新型昆虫行为调控剂研发的卡点。 6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岭南现代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 、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在 Science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basis for odorant recognition of the insect odorant receptor OR-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