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苏小飞
一个喜欢文学的理工男,一个搞艺术的广电工程师,一个漂亮女儿的丑爸爸,还有短篇小说专题副主编。
今天看啥  ›  专栏  ›  苏小飞

再也回不去的老徐,再也回不去的青春。

苏小飞  · 简书  ·  · 2017-04-01 21:19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人说,2010年前的徐静蕾才叫老徐,2010年以后徐静蕾只叫徐静蕾。

十年前,我们尊称她一句,“老徐”,而她还年轻。如今,她不再年轻,却成了回不去的徐静蕾。

那时候,我们的世界还很单纯,没有直播,没有快手,没有朋友圈,没有裤裆藏雷,也没有黄鳝自慰,只有一个叫博客的东西。而老徐和韩寒,则是博客里的两把大旗,带领着我们的青春前行。

那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在BBS上灌水,而后去新浪微博,先看一看韩寒,发泄一下对社会的愤恨,然后再瞅一瞅老徐,感叹一下生活的美好。

正是他们,带领我们走进网络时代的大门,学会去虚拟世界表达自己的心声。直到有一天,他们选择默默离开,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韩寒一本正经地当起了赛车手,几年后获得场地和拉力竞标赛的双料年度冠军,拍部电影,纪念车友徐浪,而老徐却选择淡出大家的视野,后来她才说,“消失的这几年,晃着,享受生活。”

十几年前,徐静蕾以主演电视剧《开往春天的地铁》,进入人们的视野,依靠出色的演技,陆续拿到了金鸡和百花奖。

当然,那时候的金鸡百花,还不像现在这么随便,一切都靠实力。而张一白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多年以后被奉为中国偶像剧的鼻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徐静蕾真正被视为才女,是因为她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改编于茨威格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获得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在那个电影院线还不发达,拍电影不是为了挣钱的时代,去电影院看电影,还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票房自然不佳。

但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时候,便深深地被她的才华所吸引,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之下。同年更早的时候,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我和爸爸》,翌年,她又用一部DV拍摄了实验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在很长一段日子里,徐静蕾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女神,再加上网络的开始流行,徐静蕾依然成了成了博客甚至网络的代名词,被一众文艺青年尊称为“老徐”。

除了演艺和导演,她还多才多艺,她写得一手好字,方正还特意开发了一套“方正静蕾字体”;她创办电影公司,投资电影,主编《开啦》电子杂志,采访一些名人,她总是那个时代的先行者。

玉女加才女的称号,让她在娱乐圈赢得“人淡如菊”的美誉;她和王朔、韩寒的关系问题,又成为媒体爆炒的焦点。而她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却宠辱不惊,看云卷云舒。

王朔曾经这样严重表扬过老徐,“在我们北京这儿,50年代杰出代表是刘索拉,又能写字儿又能写曲儿;60年代杰出代表是王菲;70年代我希望是徐静蕾,如果她做得好的话。80年代我还没看出来谁有价值。”

而如今,刘索拉老了,王菲跌下神坛,徐静蕾也再也回不去了。徐静蕾的快速堕落,让我们吃惊。从《杜拉拉升职记》开始,电影的节奏变了,味道变了,一切都变了,后来她又拍了《亲密爱人》和《有一个地方》,直到最近的《绑架者》都没找到原来的味道。

早期老徐的电影最大的特点,是以女性视角来反映社会现实,女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渗透。女人面对情感时的细腻、执着、坚强、隐忍,不经意与刻意间表现出女性的另一面的独立自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在爱情面前,她选择,我爱你,却与你无关的偏执。《我和爸爸》中,在父爱面前,她选择面对生活和现实的无奈。《梦想照进现实了》中,她用一个DV,两张嘴,两个小时的对话,却道出了什么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梦想照进现实

而后来,徐静蕾的电影走上了类型片的道路,成了中国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票房大卖,口碑却跌到谷底。早期她那种通过女性角度反应社会的东西不见了,而且消失地很彻底。

她曾经说,要拍商业点的电影就要放弃一些东西,没人愿意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梦想照进现实》那样的唠叨,拍文艺片一个DV足矣。也许这是一个时代现实,但我们眼里曾经的那个老徐不见了。

徐静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已经被太多地方加工过了,我很讨厌他们加工的我。又打着我的名义,然后又假装说是我,经常我都认不出来,那是我吗?”

我们也经常问自己,那还是真实的我们吗,徐静蕾还是那个早年的老徐吗?

孤独让女人优秀,爱情让女人愚蠢,这句话用在徐静蕾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之前的老徐是一个孤独者,在她周围的男人都是无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师生关系,或者是一种崇拜,而她把这种感觉表达在电影里。

而到后来徐静蕾和黄立行坠入了爱河,而这种平等而甜蜜的爱情让她变得更社会化,更平淡化,徐静蕾老了,却更像个恋爱的小女人。

在做客窦文涛的《圆桌派》和马东的《奇葩说》时,徐静蕾也都不忘记夸赞黄立行,自此,她的世界再也没有诗和远方,只有她爱的人。

绑架者

徐静蕾的新片《绑架者》上映,我和老友去了电影院,一部警匪片还算合格。片中我们看见了徐静蕾的努力,努力证明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但除了努力和她对黄立行的爱,别无其他。

老友出了电影院,感慨一声:老徐已死,有事烧纸。

是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以前的时代,这又让我想起《双城记》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徐静蕾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老徐”了,而我们,也再也不是那个年轻的我们了,青春已过,老徐已死。


PS:别无他求,只希望她幸福,再见,我曾经的女神。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