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新周刊

你是“低精力”还是懒?关键看这6个字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5-28 13:5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低精力”的概念、表现、原因和应对方法。内容包括心理学的解释、基因、饮食、心理因素等对精力的影响,以及确诊低精力后的一些改善措施。通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精力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精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低精力”在心理学上的含义和表现,以及和纯懒的区别。

文中提到,“低精力”的典型表现包括容易累、想坐下躺下,其核心为“有动力,但没精力/能力”。而与纯懒的区别在于纯懒是“有精力/能力,但没动力”。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与低精力和纯懒容易混淆的抑郁症状。

关键观点2: 文章探讨了精力高低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疾病、饮食、心理因素等。

研究发现,疲劳的遗传率为8.4%。还有其他研究指出疲劳感的差异中,有38%的情况受遗传影响。此外,许多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可能导致精力缺乏。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饭、饮食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与疲劳感受存在正相关。同时,营养物质如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的缺乏也会导致疲劳。心理因素同样对精力有影响。

关键观点3: 文章提供了一些改善低精力的方法,包括补充维生素D、体检、调整饮食、适度运动等。

对于确诊低精力的读者,可以通过体检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适度补充营养物质如维生素D,注意饮食习惯,进行适度运动来改善精力状况。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可能通用的方法,如调整作息时间、减少压力等。


文章预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果壳 (ID:Guokr42) 作者:苏七年 编辑:李小葵 今天你低精力了吗? 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低精力”,也有许多人确诊自己为“低精力人群”。随着讨论渐热,“低精力”的典型表现也越来越多: 才做两分钟家务就感到疲惫不堪,低精力; 每天都要睡很久,睡不够就头晕乏力,低精力; 没欲望,不爱卷,受挫了也迟钝麻木,低精力; 抗压能力差,遇到一点小事就内耗,低精力! “低精力”,已经快被玩成梗了。(图/小红书) 话说,和心理/精神相关的概念,比如NPD、反社会、回避型等,在社交媒体上都挺容易被滥用。 那“低精力”在心理学上,究竟是咋回事?确认自己是“低精力”后,可以采用网友们给的改善措施吗? 低精力,不就是纯懒吗? 网友们说的“低精力”,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容易累、想坐下躺下。 哎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