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大集团BGI
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队伍,开展一系列重要动植物、人类健康、生物能源的基因组研究,致力于人类健康服务事业和科技应用领域的发展。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华大集团BGI

新华社《环球》丨从田园到餐桌:一条农业链串出的“科技宴”

华大集团BGI  · 公众号  · 生物  · 2024-12-11 16:16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环球》杂志报道的一株来自非洲的长雄野生稻,经过中国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20多年的基因育种和实验筛选,变成多年生稻,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故事。文章还描述了这株多年生稻如何在布隆迪等非洲国家落地生根,为中非友谊和全球粮食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雄野生稻的基因育种过程

长雄野生稻来自非洲,经过基因育种和实验筛选,变成多年生稻,可在一次种植后多次收割。中国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2: 餐桌背后的农业产业链

餐桌上的美味背后是复杂的农业产业链,这些链条将世界各地的新鲜食材紧密连接在一起,并通过链上企业的协同创新与技术迭代,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农田。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业链条既高科技又实际。

关键观点3: 多年生稻在非洲的推广与应用

除了在中国推广多年生稻,还将该技术带到了非洲,如布隆迪等地。这不仅简化了水稻生产流程,还大幅提高了产量,为非洲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技术,加深了中非友谊。


文章预览

《环球》杂志 一株“野草”,从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实验室,变成一粒米,又回到非洲的广袤大地,背后是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20多年基因育种、实验筛选的过程 。 一个汉堡,面包、生菜来自北京,酱料来自河北,而牛肉来自澳大利亚,这些天南海北的食材通过100多个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汇聚到一起。 餐桌上的每一道美味,其实背后都藏着一场超级复杂又精彩的“产业链之旅”,这些链条不仅将世界各地的新鲜食材紧密链接在一起,还通过链上企业的协同创新与技术迭代,将基因科技、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一项项“顶天”的前沿科技“种”在农田里。从田园到餐桌,这条农业链条既“顶天”,又“立地”。 一粒米的基因密码 人类经过上千年将水稻驯化成今天的样子,未来的水稻会长成什么样?答案竟然是“韭菜”! “这个长得像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